第三章 香港历史
之间就成了英国的子民?人们无不切齿痛骂卖国贼。
南粤一片叱骂之声,千夫所指祸国殃民的新任钦差大臣琦善。
琦善的确是千古罪人。
两年前,在尚未接触洋人时,他就对林则徐南下禁烟颇有微辞。他说,那些洋人,都是吃牛羊肉磨的面,吃到肚里不能消化,就会大便不通倒地而死。它们为什么万里迢迢来我们中国呢,因为我们有茶叶。茶叶能治它们不消化的病。我们中国既然掌握着它们的生死大权,那还不是想让它们干什么就得干什么吗?这样一来,鸦片一事何足道哉?用得着费那么大的功夫折腾吗?我们一说不通商,那夷人就得乖乖俯首听命,我们给它们贸易,是对它们的恩典,它们就得屁颠屁颠的……
英人在大沽口发难,琦善第一次和英人接触。他认为英人的坚船利炮固然可怕,但他们使用这些利器的目的还是来敲通商的大门,因为我们掌握着它们的命脉,这仍然是中方的法宝。只要恰当地掌握分寸,适当地给予它们点通商便利,就会安抚其退兵。这有何难哉?而林则徐不明事理,自作聪明,非常简单的事情弄得复杂纷繁,完全是故弄玄引人注目。现在洋人兴师问罪,皇上也降旨说他无理可恶,他自己陷入四面楚歌的地步,活该!如今皇上宠信自己,让自己南下任钦差大臣和英人谈判,这是天赐良机,合该自己立功讨赏了。
一到广东,琦善就采取孤立打击林则徐的策略,凡是林则徐制定的政策,他一律废除,凡是林则徐制定的方案,他一概推翻。
广东一带兵民在林则徐、邓廷桢、饴良等主战派将领带动下,众志成城,组成了反英抗敌的铁壁铜墙。这个铁壁铜墙是琦善苜要的攻击目标。
赞善来粤之前,道光帝曾下过洋人船只凡过往各海防要塞不得擅放枪炮的旨意,琦善以此为据,对广东各炮台浓浓的火药味大加挞伐,他诘问沙角炮台指挥官陈连升为何要炮轰英军船只,并要给以处分。琦善派张殿之、白含章为代表,依义律的要求须令协镇登舟服礼,并给与印文,以后凡白旗船只,均不得开炮轰击,而前去英舰登舟服礼,向他们解释沙角炮击英舰一事,皆系兵丁错误,我们正严肃查处。其辱国丧权之状令国人心凉。
对中国官员的登舟服礼,义律并不以礼相待。他早把握了琦善这类软骨头的脉搏。他以傲慢的口吻向张殿元等正式提出了十四项议和条件,并且威胁说:倘苦有一条不允,我们就要攻打虎门、香港……
义律如此欺负中国,琦善并不愤然。他下令一定要好生配合,一切力反前任所为。他撤去了海防兵丁,遣散了林则徐招募的数千壮勇,拔除了横挡海口的江底暗桩。倘若有民众报官缉拿汉奸,琦善就叱责来人说,我就是汉奸,你怎么不拿我?
就这样,林则徐等人辛辛苦苦建构的铁壁铜墙坍塌在琦善等人的手中。人心散了。士气没了。广东再无抵抗可言。
而这时,义律的黑手再一次悄悄伸了过来。1840年12月29日,义律向琦善要求另给口外一所,设馆自治,琦善拒绝说:我们天朝皇帝准许你们洋人前来贸易,已是天大的恩典了,怎么还能给你们以领地?义律说,那好,我们开仗。
琦善哀求说,你我同为臣子,虽然你是英王的臣子,我是道光皇帝的臣子,但道理都是一样的。我们说的话能算数吗?你提出的要求,我不能马上答复,还要奏请圣上之后才能决定。因此,你现在提出的问题得等一些时日……我想这个道理阁下应该懂得吧?我现在就是答应你也不作数,如果自己擅自决定,还会受到皇帝老子的重责甚至杀头。因此,我希望您不要苦苦相逼,以免似这等通商好事给化为乌有。请阁下明察……
义律并不心软,先打下大角炮台,又猛攻沙角炮台。沙角炮台之战空前惨烈。守将正是被琦善点名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