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九章 整风前后
命或减租减息,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在没有战事、政策得当的条件下,土地生产力的恢复、提高不需要多长时间。然而,小生产经济无法使用比较进步的生产工具,劳动力的所有与使用存在矛盾,畜力的大量和合理使用受到妨碍,肥料的产量与适当使用也大受影响,因此分散的小生产还是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生产力总的说来是低下的。这就说明,一方面现有农村经济可以战胜根据地面临的困难,支持长期抗战;另一方面,要重视政策的真正执行与必要调整,以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关于农村阶级、阶层的状况及其变化动向,张闻天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成分在农村是很微弱的,农村人口的大多数是中农、贫农小资产阶级成分;地主在量上减少,其每户经济削弱,富农在量上增加,其每户经济缩小,贫农一部分上升为中农,一部分则下降,有些最终将成为雇佣劳动者,而中农是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力量。张闻天认为,应该从中农中分出“富裕中农”一项,因为“中农中的富裕中农,是代表农村中较高生产力的一个阶层”,“以后农村经济的发展,将是中农经济的继续发展。一部分贫农将上升为中农,中农将变为更加富裕的中农。这种大多数农民的向上发展,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引自《神府县兴县农村调查》,第59、60页。毛泽东在1933年《怎样分析农村阶级》一文中已提出过“富裕中农”这一阶层,张闻天则将“富裕中农”这个阶层放到了重要的地位,对它的作用、发展方向作出估计,在这个具体问题上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农村阶级分析的思想。

    张闻天从农村阶级关系变动中看出,农村经济的发展,将是封建势力削弱,个体小生产经济发展,中农向富农发展,地主向富农转化,发展趋势是资本主义经济。据张闻天1942年7月9日讲话《农村阶级关系问题》(记录稿)。

    根据这一发展趋势,张闻天以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提出我们现时的农村经济政策应是“切实掌握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治)政策(三分封建,七分资本主义)”,是“积极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三分封建主义七分资本主义)”。《神府县兴县农村调查》,第116、88页。张闻天曾将这种在新民主主义下的资本主义称为“新式资本主义”。与此相应,张闻天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建议。他认为,在当时地主向经营地主、富农发展,新政权应该帮助,给地主打通这一出路;限制富农发展是不对的。张闻天1942年7月9日讲话《农村阶级变化问题》(记录稿)。1941年以来的土地买卖,“带有土地调剂、调整、解决一部分土地问题的进步性质,应让其自由发展”,“以后土地问题的解决,除继续采取‘迫’、‘挖’的方法外,还应采取‘拉’的方法,即转变其生产方式的方法。这即是提倡资本主义式的经济”。《神府县兴县农村调查》,第90—91页。对于租佃关系、借贷关系,他主张实行要求地主减租又规定农民部分交租,反对高利贷又要交息还本这样的两重性政策,调整和稳定租佃关系,活跃农村金融,以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土地生产力。

    张闻天的这些观点与建议是从实际中来的,同党中央当时实行的政策,方向和精神是一致的。中共中央继1942年1月28日作出《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之后,2月4日又发出《中央关于如何执行土地政策决定的指示》,指明:“在经济上,目前我党的政策,以奖励资本主义生产为主,但同时保存地主的若干权利,可以说是一个七分资本、三分封建的政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3),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95页。与中央文件对照,张闻天调查研究后得出的主要结论,在某些问题的阐述和论证上有独到、透辟之处,有些政策建议对党中央已经规定的政策有所充实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转折关头·张闻天在1935-1943简介 >转折关头·张闻天在1935-1943目录 > 第十九章 整风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