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九章 整风前后
主义生产与联合资产阶级,奖励富农生产与联合富农”。张闻天在这篇文章中论证的中国农村必须利用资本主义以发展生产力,以创造社会主义的前提,对抗战时期党的农村政策作了很好的阐述和发挥。

    张闻天率延安农村调查团离开兴县后转回黄河西岸陕甘宁边区,从9月26日起开始以米脂县杨家沟为中心的农村调查。

    米脂县杨家沟是全国罕见的一个地主经济集中的村庄。这里聚居着马姓55户大、中、小地主。最大的一家殷实地主马维新,是当地地主集团实际的代表人物。他家保存着起自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直到眼下百年的大量买地、典地、收租、放债、雇工、经商和日常生活收支等各种账簿。张闻天知道后,如获至宝,让人前去商借。马维新比较开明,把这些账簿全拿出来任凭张闻天他们研究。账簿真多,一次堆满半间房,还换了几次。张闻天一本一本翻阅,还亲自同调查团的秘书马洪一道核算。马洪打算盘,张闻天则拉计算尺(这把计算尺还是他在美国留学时买的,已随身带了十五六年),刘英帮着抄数据、材料,忙了几十天。张闻天风趣地说:马克思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里算资本家的“账本子”,写了《资本论》,我们想要弄明白中国的经济,也不能不研究马太爷的“账本子”啊!据曾彦修:《根深不怕风摇动——怀念张闻天师》、刘英:《身处逆境的岁月——忆闻天》,见《回忆张闻天》,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41、331页。

    在算账和调查、访问的基础上,张闻天同马洪、刘英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然后由马洪执笔写出调查报告初稿,交给张闻天反复修改写定。这部《杨家沟地主调查》《杨家沟地主调查》于1957年5月以《米脂县杨家沟调查》的书名由三联书店出版,署名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1980年3月由人民出版社重版。细致地解剖了马维新这个地主从18岁代替父亲管理家务起39年的经济活动,详尽地分析了马维新兼并土地的活动,他的租佃关系、借贷关系、雇佣关系,以及商号经营情况,统计出1912—1941年30年来马维新一家的收支情况,还参照其他材料统计出1894年以来近50年杨家沟一带的年成。调查报告以翔实可靠的材料说明,封建地主阶级如何以地租剥削为基础,将地租同高利贷、商业剥削结合在一起,对农民残酷剥削和掠夺土地,以至大地主如何对中小地主进行弱肉强食的土地兼并的情况。这是一个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调查报告。这样一种具体充实的同类性质的调查和报告,在中国极为少见。

    离开杨家沟之后,张闻天在米脂城内作了短期调查(11月23日至12月2日)。从12月10日起至1943年1月15日,主要在绥德西郊河川地区及双湖峪(今属子洲县)作经济调查,涉及盐滩、煤窑等工业。从1月18日起至2月24日,在绥德市作商业调查。就在这时,张闻天接到要他立即返回延安,参加中央政治局会议的通知。于是,张本人即中断调查,在1943年3月3日回延安。其他同志仍继续调查。但绥德调查搜集的材料,大多没有来得及整理。

    (5)进行农村经济分析,提出政策建议

    通过陕北、晋西北调查,张闻天对于中国农村经济实际进行了具体、深入的研究,得到关于农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比较系统的认识,对当时农村政策的执行情况及调整办法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些真知灼见,有的当时就受到重视,有的后来才为人们所注意。

    张闻天指出,陕北、晋西北的土地占有,总的说来是从封建式的土地占有的集中向着农业小生产的分散发展。这里的农业生产主要是原始的小生产,所以这种趋势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是进步的。充足的人力,再加上充足的畜力,就是农业小生产者的崇高理想。土地革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转折关头·张闻天在1935-1943简介 >转折关头·张闻天在1935-1943目录 > 第十九章 整风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