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整风前后
、发展。
出发归来
张闻天离开绥德赶回延安,是为了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从1943年3月16日至20日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的决定》,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主席、书记处主席,决定书记处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组成。从此,张闻天正式离开了书记处,但他仍然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同时担任新设立的政治局和书记处的两个助理机关之一的中央组织委员会的委员。《中共党史大事年表》,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0页。中央组织委员会由刘少奇、王稼祥、康生、陈云、张闻天、邓发、杨尚昆、任弼时组成,刘少奇兼书记。
对于自己在党内职务的变动,张闻天思想上早有准备,也就安之若素了。
三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张闻天集中精力总结一年多来调查研究的体会,于3月27日写成《出发归来记》《出发归来记》全文收入《张闻天选集》。以下引述均据该书。作为向党中央的报告。
张闻天出发调查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补课”,补缺乏基层实际经验这一课。他总结一年多的调查工作,认为最重要的收获在于“冲破了教条的囚笼,到广阔的、生动的、充满了光与热的、自由的天地中去翱翔”,认识到“以后有向着接触实际、联系群众的方向不断努力的必要”。这是张闻天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飞跃。这次飞跃主要是在哲学世界观方面,因此带有根本性质。从此,他完全、彻底地摒弃了主观主义的学风,自觉地向着理论与实际联系、领导与群众结合的方向不断前进。
张闻天体会到,只有同实际、同群众保持经常的联系,才能把握生动活跃、变化多端的现实生活,正确地决定我们的任务与政策。他说:“一个真正唯物论者的起码态度,就是一切工作必须从客观的实际出发,必须从认识这个客观的实际出发。”“整顿三风,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是否有实际的效果”,可以拿他是否从实际出发办理一切事情这个标准加以测量。张闻天从自己到陕北、晋西北调查的实践中概括出知识分子出身的党员实现自我改造的途径:首先是彻底击破阻止他们走向实际的思想壁垒,然后是在行动上真正同实际,同群众接触起来。他认为,延安一年来的整风运动已经做了第一步工作,现在必须以第二步的工作来充实。张闻天还进而指出:“接触实际,联系群众,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终身事业”,应该“真心诚意向着接触实际、联系群众的方向长期努力下去”。他从哲学的高度阐明,这个方向没有尽头,但只要努力去做,就会有好的结果。“这个无穷的方向,也就这样在我的长期努力所获得的有限的结果中能够被一步一步地体现出来”。反之,“任何共产党员,即使他过去既接触实际,又联系群众,只要他一旦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他就会硬化起来,走进老布尔什维克的博物馆,做历史的陈列品”。
张闻天认为,是否真正的唯物论者,不仅在于他口头上是否承认和宣传唯物论的普遍原则,主要看他实际行动是否真能这样做。张闻天的可贵之处正在于此。他一旦把握了真理,就身体力行去实践真理。出发归来后,他又立即投身于对陕甘宁边区工业的调查;抗战胜利后,张闻天即主动要求到东北从事地方工作,都说明他是言行一致的真正的唯物论者。
在《出发归来记》中,张闻天还结合一年多的切身体验,对调查研究的意义、对象、原则、方法作了系统、深刻的论述。
张闻天认为:“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领导干部同实际、同群众保持联系的一个又简便、又生动、又实际的办法,是抓住一个典型的村或乡或一个市镇进行深入调查研究;而“亲自动手”的主要意义是亲自接触实际、接触群众、接触最下级的干部。关于调查研究的对象,张闻天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