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节
奉张政府通过长时间的跟踪,发现了被上一届政府通缉而一直未落网的李大钊的藏身之处。于是,在帝国主义驻华使馆的支持下,强行闯入苏联使馆,抓到了李大钊,并在“南方某要人”即蒋介石的建议下,悍然杀害了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

    张作霖因杀害了李大钊,而使他后来的惨死在共和国史籍上变得活该倒霉。

    不过,越来越多的史料在证明着另一种事实,即北京政府出兵苏俄使馆并不专为逮捕这位“过激党”的首领。应该从更大背景上看待这一近代史上的严重事件。

    那位曾在上海滩办英文报纸的鲍威尔先生,晚年是这样回忆这一事件的:

    1927年4月6日,在北京东交民巷外交使团的卫兵们的协助下,张作霖的警察突然搜查了苏联驻华使馆。……

    对苏联使馆的突袭,曾搜出了大量宣传共产主义的书刊和文件,还逮捕了几十名在使馆中的俄国人和中国人。消息传出后,苏联政府立即抗议这种搜查是“空前未有的、公然践踏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暴行”。张大帅对此不理不睬,相反,还将从苏联使馆中搜来的文件一一影印,分送给新闻界和其它使领馆,藉此证明苏联人准备“赤化”中国的阴谋。公布的文件还表明,苏联使馆的官员也卷入了这一阴谋。

    这样一来,事情变得相当棘手,因为根据1924年的北京协议,苏联政府表示不在中国传播共产主义思想,而这些文件却表明他们违反了协议。事情的结果是苏联召回了驻华使馆的代办(首任驻华大使加拉罕已经于年前被驱逐回国——笔者注),而中国方面则通过草草的军事审判,把被捕的共产党领导人枪毙了事。

    读了这段文字以后,我才悟出,以前听惯了的说法,完全是站在苏联人立场上的讲述。如果挪开一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呢?

    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最高领导人,张作霖对有着漫长边界的“老毛子”(对俄罗斯人的俗称)的警惕与憎恨是可想而知的,况且,贯穿东北腹地的那条由俄国人控制的“中东铁路”一直像导火线一样在中国人身边滋滋冒着战争的青烟。担任了一个主权国家的政府首脑后,张作霖对强悍邻国的真正心思也许看得比其他人更透彻。苏联人染指中国内政并一直图谋颠覆中国政府已是不争的事实:外蒙古已经被他们的红军强行侵占,南方的国共合作局面是他们一手促成并一直操纵的,北伐军的节节推进也正是他们的军事顾问团和巨额卢布在起作用。最令张作霖不能容忍的是,深受其信任的部将郭松龄起兵叛乱,其背后正有苏联人和李大钊的影子!

    近年才公开的俄文史料证实,20世纪20年代,苏联人曾为国共两党和北方的冯玉祥提供过上亿元卢布的支持,其用意只有一个:推翻中国现政府,另起炉灶,建立一个符合苏维埃国家利益的中国政权。

    长期生活在老毛子的阴影里的张作霖知道,沙俄就是沙俄,不管他们打什么旗号换什么国体,在远东攫取他们自己的利益,才是其真正的目标。正因此,奉军与直鲁联军结成的安国军主政北京以后,中俄关系便必然地紧张起来,而被认定为“俄奸”的国人自然在劫难逃了——

    民国十五年(1926年)7月31日,安国军政府外交部要求苏联政府撤回加拉罕。十日后,这位首任驻华大使不得不离京经沪返俄。

    紧接着,8月2日,军政府下令通缉在南方任国民党政治顾问的鲍罗廷。

    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春,北京政府与苏联的关系已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3月1日,安国军副总司令兼第二方面军军团长张宗昌下令扣押了在南京浦口的一艘驶往海参崴的苏联商船“巴米亚列宁那号”,因为在那艘大船上,藏有中国政府通缉犯鲍罗廷的妻子及其随行人员。过了五天,苏联驻华使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简介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目录 > 第十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