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十节
才为中方羁押俄船及人员一事向我外交部提出抗议,称此举系对苏联的侮辱。其后几天,又连续三次抗议。而外交部则于17日做出强硬答复:所扣苏船,实有查办之必要。

    马上轮到中国政府向苏联政府抗议了——3月19日,中国驻俄代办向苏外交部提出抗议,抗议苏联政府将我外蒙古地区划入了他们的版图。

    3月27日,张作霖公布了与南方政权妥协的先决条件。他在回答日本记者提问时表示:倘蒋介石能驱逐南军中之俄人,南北不难妥协。

    4月4日,东交民巷里举行过两个紧急会议,一为各国使馆卫队长的磋商会,决议加强守卫使馆界,以防近期京城内可能发生的暴动;一为荷兰驻华公使兼外交使团首席公使欧登科召集的十二国公使会,欧登科称,中国方面已经正式行文通报,使馆界内有大批共产党人躲避于远东银行、中东铁路办事处和庚子赔款委员会等地,煽动学生等阴谋暴动,请准予搜查,云云。上述各地,均为苏联使馆属地,邻近的日本国使馆卫兵和法国医院的夜班值守,都曾感觉到苏联使馆一年来的异样骚动——总是有人频繁进出,常在半夜喧哗不止。深恐苏维埃制度带来世界性灾难的各国公使们,一致认为苏俄人既已自动放弃《辛丑条约》的保护,所以众公使便顺利通过了允许中方军警进入使馆区搜查的决议。

    4月6日上午10时,奉系警界元老、京师警察厅总监陈兴亚将军率侦缉处处长吴郁文、侦缉队队长雷恒成等警察、便衣侦探,会同安国军宪兵三百余人,抵达东交民巷。陈总监向外交使团首席公使欧登科提交了公文。欧登科签字后,使馆卫兵放中国警宪进入东交民巷。

    另有消息称,安国军总司令部外交处处长吴晋上校与宪兵司令部的人,业已抵达荷兰使馆,就近协调与观察搜查行动。

    也就是说,中方武装人员进入使馆区,是履行了法律程序的,而且,申请搜查的目标并非各国使馆,而只是苏联使馆附属的几处地方。

    自1901年9月《辛丑各国和约》(即《辛丑条约》)签订以来,二十六年没有中国人持枪进入东交民巷。

    然而,直到军警们封锁了东交民巷东、西、北三个出口时,距西口不远的苏联大使馆仍一无所知。

    而且,中国外交部也一无所知!张作霖绕开了由顾维钧等职业外交官组成的政府部门,直接调动军方出面行动了。

    若干年以后,定居美国的顾氏犹忿然地说:

    他们之所以没有通知外交部,是因为他们深知外交部不会同意。他们也知道,这件事一定会使外交部为难。

    我的确是会反对这种行动的,在致苏俄使馆的照会中,我申明外交部事先不知道此事。在我任职期间,我尽力使中国政府给人以井井有条的印象,尊重法律和惯例,可是军阀们的行为使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经常不按既定规则出牌却每每出奇制胜的张作霖,又打赢了这一局——几个小时之后,从苏联使馆武官室和旧兵营里查获的颠覆中国政府的文件、宣传品和枪械等物品装了整整七辆卡车,其武官室被军警查封并继续占领,藏匿于旧兵营的李大钊等众多党人悉数落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简介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目录 > 第十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