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七节
子仪军,号令一施,旌旗变色”的典故,即李光弼到郭子仪部队后,一下令,郭家军就幡然成了李家军。章士钊先后把李守常比作了古之名相和名将,足可见外表上有些冬烘的好好先生李守常,到了北大以后,已经在国内思想界有了足够的权威。

    民国十三年(1924年)3月,北大举行二十五周年校庆活动时搞过一项民意测验,其中一个问题:“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几位?”学生们选出了这几位:孙中山、黄兴、段祺瑞、陈独秀、胡适、蔡元培、梁启超、李大钊、章太炎。列位“大人物”中,李大钊资历最浅,却也得到学子们的拥戴,而且排名于革命元老、国学大师章太炎之前,甚是了得!九个人中,革命党领袖占两席,做学问的占去六席,而那些不可一世的军阀巨头,除一个段祺瑞外,其余统统不值一提!

    认识一个人需要时间,认识一个寡言的伟人更需要足够的空间。

    章士钊称与李大钊交谊“亘十有四年,从无间断,始终情同昆季”。在我读过的诸多赞颂李大钊的文字中,章氏的评价可能是最直言不讳,却也是最准确到位的,他说过:

    守常乃一刚毅、木讷人也,其生平,才不如识,识不如德。

    是的,论才华,他不比周氏兄弟、胡适、刘半农等人高;论见解,也未必比章士钊、陈独秀等人深刻。大钊先生是以自己近乎完美的道德力量赢得人们钦敬的——我觉得,章氏笔下的守常,是个更真实的李大钊。这就是彼时的李大钊。绝少服人的鲁迅肯奉小他许多岁的守常先生为“革命的前驱”,实可见李大钊的思想与胆识已经远远超出同侪之上。

    只是,他走得太远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简介 >1912-1928:文武北洋·风流篇目录 > 第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