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譬喻品第三
昧等而自娱乐,便得无量安隐快’。

    此合上正说三乘。三界火宅为内体,粗弊五尘为外境,此内外之苦果体,若贪著之,虽有出世无漏之种子,均为所烧。若不贪著,速出三界,则可得三乘之果。佛即以所自经验者为之保任,以明不虚。诱进者、三界火宅则诱之出,无上觉路则诱之进。无系、无生死之系缚:有漏之法名为有依、有求,无依求、则非有漏之法矣。即非有漏之法,则无所依求于三界,自不为三界所系缚。五根、五力、七觉、八正道、四禅、八定、八解脱、三三昧等,为通于三乘之共德。大乘以一切种智所持之无漏功德为乘,二乘所起之功德,但有名相,尚无实体。佛则已具法性常住之无漏功德乘也。言众生若乘是三乘,而以无漏诸功德为娱乐,则其安隐快乐更为无量。

    子四令依言免难

    “舍利弗!若有众生内有智性,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欲速出三界,自求涅槃,是名声闻乘。如彼诸子为求羊车出火宅。

    此合上求羊车。智性、为因力,从佛闻法、为善友力,闻法信受、为作意力,殷勤精进、为资粮力。依此四胜力修于涅槃,为声闻乘。涅槃、亦译灭度,谓己度生死河,灭尽烦恼法也。在四涅槃之中,为择灭涅槃──以智慧择别破灭烦恼而得解脱──之少分。此为小乘涅槃,以但能度见思惑、灭分段苦也。

    “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殷勤精进,求自然慧,乐独善寂,深知诸法因缘,是名辟支佛乘。如彼诸子为求鹿车出于火宅。

    此合上求鹿车。辟支佛、一称独觉,出无佛之世,不待值佛方成道故。一名缘觉,以观十二因缘法成道故。辟支佛者,已曾于百劫以来闻法修行,广种福德。其证果也,为求自在慧,不必尽从他缘而得,以自性中之智慧种子最强有力,纵无外缘亦能生起。又所谓自在慧者,因福德、智慧在因已熟,故其慧力不假闻法而始能发动。其性好习静,不乐愦闹,独求独习,亦无急于利众之心。声闻但信受佛语以求解脱,辟支虽共闻法,然以好求自在慧故,须观一切因缘,故名缘觉,是为辟支佛乘。

    “若有众生,从佛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如彼诸子为牛车出于火宅。

    此合上求牛车。凡乘必具教、理、行、果四义,即闻教、解理、起行、证果。四者兼具,始谓之乘。二乘皆从佛闻法,大乘则专求佛智,佛智以平等法性为体。然平等法性不从求得,故所求者为佛智慧之德。然此德何由成?必求证于法性,斯无明可去而智慧之德以显,由证法性故成一切智。一切智仍可通于三乘,以二乘亦得人空智故,惟必二空智证真如性,始为根本无分别智等缘一切,无有所缘能缘之相,即成法体性相之相,斯为佛智。盖真如性本相,即根本一切智,以有无明故其相未显,然体自未失。若无明一分灭,则智相一分显矣。得此则起后得智,为万行之先导,成万德之庄严,由此万行、万德之二智,即可成为佛智也。一切智及佛智之成就圆满,均起于自觉,故名自然智。豁破根本无明,智性显现,不待外缘,为无师智。如释迦牟尼坐大树下,自誓不成正觉不起于座,是即其无师智也。如来知见,总上四智而言。在菩萨因地心中名为般若,在佛果上名为一切种智及一切不共德之种智,如来知见即其别名也。愍念与以乐,是为大慈;利益拔其苦,是为大悲。求此佛智及力、无畏等功德以自度,利益人天众生以度他,如是发心、领境、修行、成果,均各无上,故名大乘。就发心向大之因行言之,则名菩萨乘。就果地言之,亦名佛乘。萨、言有情,摩诃萨、义言大有情也。

    癸二合今实

    子一合说实

    “舍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妙法莲华经讲演录简介 >妙法莲华经讲演录目录 > 譬喻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