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譬喻品第三
。亦不生厌,不求解脱,于此三界火宅东西驰走,虽遭大苦不以为患。

    此合上见苦悲生。烧煮喻为苦恼之所逼迫。五欲财利:指色、声、香、味、触五欲之乐,以非财利不能满此乐故。凡夫误以谋五欲之乐,为谋人生幸福,故有贪著。贪著不得故追求之,推追求者之用心,必以为不得此乐则不乐而苦,若得此五欲财利之乐则乐而不苦矣。岂知此即所谓以苦欲舍苦,苦终无尽也。盖人之妄心,于所身受之事,稍久即厌以为苦,另以一事代之,其实仍为苦事,而妄心立即以为可乐;而此相代之苦事,亦无不从辛苦追求得来,是于所受各苦之中更增一苦,故曰现受众苦。夫人道之生活,赖衣、食、住三者以为依止,非此则苦,故须求衣、食与房舍,以为此苦之抵抗,而人心之苦由是遂生,此已为以苦代苦。诚以既在分段生死之中,随业堕为人身,未证无生,则于根本之苦,实别无究竟解决之法。然此犹为人身不得已之事,即为人心无可避免之苦;若彼追求增上五欲之乐者,则不可解矣。此增上五欲之乐,于所需为不必,于自心为不安,乃仍贪著追求之不已。求不可得,复极种种贪、嗔、痴之烦恼,造种种杀、盗、淫、妄之罪业,以务得此虚幻不实之五欲财利。或竟终不可得;或虽暂得而仍失;或虽未失而报终命尽之己身,已不复能待,终仍舍之而去,以往受自业所招之种种三恶道苦报。彼众生者,自作之不自见之,而如来见之,此所以悲生也。贫穷困苦唯在人间,爱离、冤憎通于人天。如强力天子入天宫内,夺其妻子,驱出自宫,是亦爱别离苦。阿修罗王好与帝释战斗,是亦冤憎会苦。以上既明欲界诸苦之别相,更明三种通相之苦:一曰、苦苦,为人及三恶道所受显著之苦。二曰、坏苦,亦曰乐苦,如诸天所受天福之乐,报尽乐坏终归于苦。三曰、行苦,无色界天既无苦苦、亦无坏苦,以此天只有舍受并无乐受,以无乐受故自无乐坏之苦受,惟此天随其定业以为迁流,而不能自主,故有行苦。行苦如漏舟漂流于海中,随风漂荡,听其自沈,此行苦通于三界。众生贪痴,以苦为乐,沉没其中,故曰欢喜游戏。既不觉知,故不怖厌,惟滞著于三界中,忽知为善,则生人、天;忽复造恶,又回恶道;出殁生死,不求解脱,故曰东西驰走不以为苦患也。

    “舍利弗!佛见此已,便作是念:我为众生之父,应拔其苦难,与无量无边佛智慧乐,令其游戏。舍利弗!如来复作是念:若我但以神力及智慧力,舍于方便,为诸众生赞如来知见、力、无所畏者,众生不能以是得度。所以者何?是诸众生未免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而为三界火宅所烧,何由能解佛之智慧。

    此合上示大不悕。佛若以神力及智慧力度众生,即是但赞如来知见之胜妙,不随顺众生根性以为说法。如是、则彼众生虽具出世无漏之种子,将为三界烦恼火之所烧毁,何由得度?更何由能解佛之智慧乎?

    “舍利弗!如彼长者虽复身手有力而不用之,但以殷勤方便勉济诸子火宅之虽,然后各与珍宝大车。如来亦复如是,虽有力、无所畏而不用之,但以智慧、方便,于三界火宅拔济众生,为说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

    此合上思方拔济。如来拔济众生,亦如长者殷勤之方便,不恃身手之力。如来拔济之方便为何?即能知众生有此三乘种姓之善根已熟,故为说三,不遽说一。使各各求于所契之乘,不复再起颠倒之心,以苦为乐,则庶可速出于三界火宅也。

    “而作是言:‘汝等莫得乐住三界火宅,勿贪粗弊色、声、香、味、触也!若贪著生爱,则为所烧,汝速出三界,当得三乘──声闻、辟支佛、佛乘。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汝等但当勤修精进’!如来以是方便诱进众生,复作是言:‘汝等当知!此三乘法皆是圣所称叹,自在无系,无所依求。乘是三乘,以无漏根、力、觉、道、禅定、解脱、三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妙法莲华经讲演录简介 >妙法莲华经讲演录目录 > 譬喻品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