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品第一
法錀究竟之地。供养、兼财供养、法供养而言。
庚五忆念因
“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然灯,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曰求名,贪著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号求名。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然灯佛成佛,在释迦牟尼佛修行圆满之第二阿僧祇劫以前。贪著利养者,自于经义不能通利,故被号求名。然以善根深重,得值诸佛,终亦成道。
己四古今相即
“弥勒当知!尔时妙光菩萨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萨,汝身是也。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即者、离即之即。自汝身是也以上,为古今之人相即。自佛所护念以上,为古今之法相即。前释说法时至成就节中,佛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此无量义经亦别名妙法莲华经。此节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而此妙法莲华经亦旁名无量义经。盖就本经方便品中所说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观之。则可证知佛所将说之经为妙法莲华经。以其所说为一乘妙法,而非说由一法所起之无量义也。
戊二重颂
己一颂指陈别事
庚一颂赞扬希有
尔时、文殊师利于大乘中,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念过去世无量无数劫,有佛人中尊,号日月灯明,世尊演说法,度无量众生,无数亿菩萨,令入佛智慧。
此颂时希有,佛名希有,法希有,利益希有。
庚二颂委陈别事
辛一颂佛在宣扬
“佛未出家时所生八王子,见大圣出家,亦随修梵行。
此颂众成就。
“时佛说大乘经名无量义,于诸大众中而为广分别。
此颂时至成就。
佛说此经已,即于法座上,跏趺入三昧,名无量义处。天雨曼陀华,天鼓自然鸣。诸天、龙、鬼、神,供养人中尊;一切诸佛土,即时大震动。
此颂威仪成就。
“佛放眉间光,现诸希有事,此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
此颂说因成就中之放光照境。
“示一切众生生死业报处。有见诸佛土,以众宝庄严,琉璃玻璃色,斯由佛光照。及见诸天、人、龙、神、夜叉众、乾闼、紧那罗,各供养其佛。又见诸如来,自然成佛道,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如净琉璃中内现真金像。世尊在大众敷演深法义,一一诸佛土,声闻众无数。
此颂说因成就中之所见也。首二句、颂生死流转。以下,颂三宝出现。如来、佛宝也。法义、法宝也。声闻、僧宝也。
“因佛光所照,悉见彼大众:或有诸比丘,在于山林中,精进、持净戒,犹如护明珠。又见诸菩萨,行施、忍辱等,其数如恒沙,斯由佛光照。又见诸菩萨,深入诸禅定,身心寂不动,以求无上道。又见诸菩萨,知法寂灭相,各于其国土,说法求佛道。
此颂说因成就中所见之菩萨行六波罗蜜也。法寂灭相,非证根本智不能知之,故知法寂灭相即为般若,说法求佛道即后得智也。
“尔时四部众,见日月灯佛,现大神通力,其心皆欢喜,各各自相问:是事何因缘?
此颂大众欲闻法成就也。
“天人所奉尊,适从三昧起。赞妙光菩萨:‘汝为世间眼!一切所归信,能奉持法藏;如我所说法,唯汝能证知’。世尊既赞叹,令妙光欢喜,说是法华经,满六十小劫不起于此座。所说上妙法,是妙光法师悉皆能受持。
此颂答成就也。天人所奉尊,即天人师,指日月灯明佛。世间、谓有情世间。佛有五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烦恼能障慧眼,尘沙能障法眼,无明能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