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品第一
等正觉,以别于二乘之遍觉、外道之邪觉也。明行足、释为明足行足二种:明足者、即三明具足:一、宿世念智明,二、生死智明,三、漏尽智明。能了然于自他一切夙世生死果报之因缘,并究尽解脱于一切有漏之法,而证一切无漏之果是也。行足者、即遮行与行行具足,谓一切恶行无不遮止,一切善行无不奉行是也。善逝、亦有数解:一、佛善入于无量无边世界,随顺众生心欲以为说法;并由生死烦恼中而善往于无住大般涅槃;又令众生闻法,能善往于无上菩提是也。世间解者,谓佛于有情世间之一切众生种种心欲、种种昧报,及器世间之体相形状、成住坏空、寿命增减,悉能了解。无上士调御丈夫者,士与丈夫均具大力成大业者之称。无上、具无上觉也。调御、谓以种种法调御法界一切众生,使未种善根者种,未成熟者成熟,已成熟者趣无上菩提也。天人师、谓为天与人之导师,以一切众生欲了知佛法便于修持者,惟天与人二众果报之身最易成办,故佛为天人师。师者、引著方轨范之义。
初善、谓闻法能生信解,中善、谓如解能实修行,后善、谓究竟远离诸垢──此总括佛法教化之善。三者皆正信、正行、正果,故曰正法。法义无上,故曰深远。说法随顺众机能令获益,故曰巧妙。又说法令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转染为净,皆为趣于究竟无上菩提,不落二乘,故曰纯一无杂。所有种种方便法,即皆开示令悟入于佛知见之法,皆为显清净洁白之本心,出离染污以趋于佛智,故佛所说法具足清白梵行之相。
“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
本节赞生利益希有也。求声闻乘者志在解脱,故应其求法之机,为说知苦、断集、证灭、修道之四谛法,令得灭度。辟支佛、指独觉与缘觉而言。独觉者、无师自悟,出于无佛之世;若闻十二因缘说而修入者,名为缘觉。菩萨志在自度度他,故应其机为说六波罗蜜。波罗蜜者,言到彼十,谓到生死之彼岸,以证于无上涅槃而得一切种智之佛乘也。成一切种智句,亦可总结声闻、辟支、菩萨而言,谓此三乘圣人闻佛说法,究竟皆成一切种智也。
己二显后胜妙
追述各日月灯佛之故事,是为显后胜妙。
“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如是二万佛皆同一字,号日月灯明,又同一姓姓颇罗堕。弥勒当知!初佛后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灯明力十号具足,所可说法初中后善。
此显先后二万佛同名、同姓、同说善法之胜妙。颇罗堕、译利根,为婆罗门十八巨姓之一。
己三委陈别事
庚一受用大因
辛一示相同今
“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无量意,四名宝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响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是诸王子闻父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悉舍王位亦随出家,发大乘意,常修梵行,皆为法师,已于千万佛所植诸善本。
自本节至下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句止,为文殊师利委陈别事以为答也。委陈别事分五,今一受用大因。受用大因复判为四,今第一示相同今之众成就也。往昔诸佛说法之相,同于今日,亦有六种成就。此八王子出家修行,为众成就。
天台教有观心释之例,今用以解释八王子出家,其义如下: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即言依如来藏而生八种识也。心、意、识三名义相通,故此亦名八意。有意、即阿赖耶识,为诸有之本故。善意、即末那识,乃善恶染净之依故;此取其起于如来藏者,故名为善。无量意、即第六意识,以能遍缘一切法故。宝意、即身识,增意、即舌识,除疑意、即鼻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