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印顺法师
在佛的心境,照见一切众生,确是平等不二的。约这意义说,佛证得无上正等觉时,大地众生无不是佛,众生与佛平等平等。但从众生边看,众生苦恼,愚痴暗昧,于一切诸法实相,从来不知不见,痛苦流转,何能与佛平等?因此,有人说我们是凡夫,不要妄自尊大;尽管生佛平等,而我们还是众生。
有人说:我们要深信自己是佛,如禅宗要人直下承当自心是佛;密宗要人起佛慢,说即身成佛。这些话,可说都有一分道理。我们是凡夫,所以要修行办道;因为有成佛的可能性,所以可修行成佛。
庚二开晓事业愿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P56]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此文与第一大愿的意义有关而用意不同。上愿重于佛的法性身,显示生佛平等。此愿重在从法性而起应化身,开晓众生。
药师如来因地所发的「第二大愿」,是说:「愿我来世」,究竟证「得」大「菩提时」(菩提,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略称),「身」相犹「如琉璃」宝,「内外」都极「明」亮莹「彻」,「净」洁得没有丝毫的「瑕」疵和垢「秽」。所有的「光明广大」,豁破无边黑暗;如此「功德」庄严身,「巍巍」不动如须弥山一样,所以说:清净佛「身」,「善」于「安住」。佛身的光明炽盛,光光相照,形成一种「庄严」的「焰网」。光明遍照,「过于日月」──日月祗是世间的光明,自然不及佛身的光明。
如来藏经,曾以九喻说明众生的本有佛性,也有琉璃宝喻。众生的佛性,如清净无瑕的琉璃宝,虽藏在污染中,但它的光泽明净,依然不损分毫。懂得此理,众生的佛性身,也如琉璃,尽管流转生死淤泥中,也不失其原有的光洁。药师如来,彻底揭去无明暗影,刷除烦恼污泥,本身佛性身毕竟显发,故说身如琉璃。
药师如来的身光,照及「幽冥」的苦恼「众生」,使其痴暗心眼,「悉蒙开晓」,而能「随」着各人心「意」的「所」有「趣」求,「作诸事业」去。这段文义,约浅显说;佛放光时,住在黑暗世界,一向不见光明、不闻佛名的众生,受到佛的光明照了,就得着开晓,而随自己的意趣,做他所乐意做的种种事业。这如太阳东升,一切人都从寤而起,作工的作工,读书的读书,种田的种田,做生意的做生意,大家各事其所事。然约深密说:众生无始以来,在愚昧昏迷之中,什么都不晓得,由于佛的慈悲愿力,启发众生的智慧,便一样一样都明白起来,会做起来。古代厚生利群的发明家,可说都是佛菩萨的化身;佛菩萨在无知的众生前,每每现身开导,发明房屋、耕种、纺织、文字;种种器具,种种正当学说,使众生知道实行。世界文[P58]化的进步,各种工巧技术,都发生于佛菩萨的慈悲与智慧之中。所以经说:若无佛菩萨出世,世间一切善法,一切资生具,就都没有了。故佛菩萨化世,不但开导众生以身心修养,也开导众生以一切知识和技能。约这个意义说,我们是无时无处,不在药师佛的智光遍照中,慈光护持中。
庚三无尽资生愿
『第三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以无量无边智慧方便,令诸有情,皆得无尽所受用物,莫令众生有所乏少。』
一个人生存在世界上,为了维持生命,必须有足够的资生物──衣、食、住、行,乃至医药。这一切物质生活的受用,不仅要有,而且要多,要丰足,少了就会引生世间的诸般罪恶。譬加盗窃、劫杀、斗争等罪恶的滋长,多因资生物的缺乏。所以药师如来的悲愿,不但要使众生获得谋生的知识和作事的能力,而且要「以无量无边」的「智慧方便」,生产多量的「受用物」资,「令」一切「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