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之七
第三种心里的大善事就是要没有愚痴心,要明信因果,把善恶因果能掌握清楚,如果你不认识这个因果,不信因果,诽谤因果就是恶事,现在能清楚地掌握因果关系,按照这些因果关系起心动念,开言吐语,待人接物,这是最根本的一种善事。所以十善就有这十善。这些业是一种行为。起心动念是一种行为,开言吐语也是一种行为。有这样的行为了,把道送到一个地方,善业送到善的地方去,恶业送到苦的地方去。业有这种通力,能朝至果报。那就是道,能通达,使我们的果报,经就是不变,四方三世一切诸佛觉悟的道理是经。就是不变的道理。过去佛觉悟的是这样的道理,现在佛觉悟的也是这样的道理,将来佛觉悟的还是这种道理。今天我们在坐的属于未来佛,你要现在能觉悟你就是现在佛。我们要增加自己的觉性,就在十善业道经上觉悟,哪些是十善,哪些是业?这些行为怎样表现,能有什么结果,不变的道理因果关系怎样呢?十善业道经的经名就给我们讲这样的道理。经名解释了,你把这道经的内涵能了解清楚了,所以一个经名其给我们说这道经的宗旨给我们表明十善业的功德,十善业的好处。
业是一种行为,十善呢是十种善的行为。善的行为有一种力量。能使我们通达四深六曲生死轮回。也可以使我们通达声闻圆觉的佛法,菩萨道的佛法。乃至通过十善业到最后成就十善业,圆满十善业了,就能究竟地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圆满的大觉悟。这个经题目简单说就是这样的。简单地说是翻译的大唐三藏,新疆和田一带是余颠国。三藏经律论,释南陀这个法师是新疆来的,经精通经律论,在武则天的时候,是武则天下诏请他来翻译华严经。六世华严是最初的。在武则天的时候还有。请他到我们国家翻译八世华严。如是我闻,佛在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集,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一故,造业于一,又是故有轮转,龙王见此会大海中,形色各类个别所有,如是一切不由心,朝善不善,身业语业所致,虚妄诸法,无主无我我所,虽各所限不同,而是一种无有著者,故一切皆不思义,自信如患,智者知也,应修善业。端正见者无厌,这些经文。如是我闻,就是一切经的开头,这部经我亲自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说的,是借经典的安在经头的语言。佛是在龙宫中说的这部经。就是现在的含海龙宫。海里有龙,天上有龙,地下有龙。海里的龙王,佛在龙宫中给龙王说这个经典,所以叫海龙王经。
十善业道经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十善业道经是海龙王经中的一部分。以前有些专门求雨的,五谷不丰收的时候,天气不顺当的时候,干旱,下大雨等等的一切。那些天气不顺的时候,念海龙王经就可以求雨。十善业道经就是海龙王经中的一部分。在古时候这个龙宫大家都能看到有这样那样的龙宫。现在的龙宫我们就看不到了。由于福报的原因,世界变迁的原因。龙都看不到了。大家对龙有这样那样的怀疑。现在不管是从佛经中的考证还是历史的记载都说明龙宫是实在的。历史考古出最早龙在世界上是非常普遍的。自贡你能看到恐龙的化石,给我们证明龙是实实在在有的。
十善业道经就是在索界罗龙宫中讲的。当时有八千人大比丘众菩萨摩诃萨有三万二千人,这些人都在一些听经闻法。这么多人在一起听经闻法,比丘呢,我们现在都知道出家的和尚,受了三大戒了,男的比丘众出家众受了三大戒就叫比丘。女的通常说的尼姑,比丘尼要庄重一些。比丘什么意思?就是出家人他出了家了收慑身心,专门修行,从自我的内心开发智慧。耕种自己的心田,让所有的道德在自心的身口意能落实下来。给世间人作一个道德典范。从佛那里祈求佛法。从佛那里听闻学习实践。培养自己的觉悟,培养自己的智慧。从四方善男信女来祈求这些饮食衣服。行动坐卧,物质上的所需。这种祈求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