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佛说注
乐安稳也。慧者,分别真理,通达诸法,断惑证真也。分别妄见者,思量推度名为件分别,身见边见等名为妄见也。

    △二明四无量庄严。

    慈庄严故,于诸众生不起恼害,悲庄严故,愍诸众常不厌舍;喜庄严故,见修善者心无嫌嫉;舍庄严故,于违顺境无爱恚心。

    此以四无量心庄严十善也。慈者,与乐之心,悲者,拔苦之心。喜者,见人修习善行离苦得乐,生庆悦心。舍者,怨亲平等,于顺无爱,于违无恚也。

    △三明四摄庄严。

    四摄庄严故,常勤摄化一切众生。

    四摄者,一布施,谓财施、法施、无畏施;二爱语,谓善言慰喻;三利行,谓起身口意善行利益众生;四同事,谓同其所作使沾利益。言摄者,谓以此四使生亲爱之心,依附受化也。

    △四明道品庄严。

    念处庄严故,善能修习四念处观;正勤庄严故,悉能除一切不善法,成一切善法;神足庄严故,恒令身心轻安快乐;五根庄严故,常信坚固,精勤匪懈,常无迷忘,寂然调顺,断诸烦恼;力庄严故,众惑尽惑尽灭,无能坏故;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正道庄严故,得正智慧常现在前。

    此以三十七道品庄严十善也。一四念处者,谓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念为观智,处为观境,以知察境,名为念处。二四正勤者,未生恶法令不生、已生恶法令灭、已生善法令增长、未生善法令生也。四神足者,欲神足,依欲乐力而引发定故;勤神足,勤修习力而引发定故;心神足,一心专注,依心之力而引发定故;观神足,观察真理,依观之力而引发定故。言神足者,《俱舍论》卷二十五云诸灵妙德所依止故。又云:“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四五根者,信、精进、念、定、慧也。深信坚固是信根报,精进匪懈是进根报,常无迷忘是念根报,寂然调顺是定根报,断诸烦恼是慧根报。根者,能生善法之义。五五力者,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五根增长,不为烦恼所坏,能断五障,故名为力。六七觉支者,择法觉支,以智简择法之真伪;精进觉支,以勇猛心离于邪行,修行真法;喜觉支,于诸善法心生喜悦;念觉支,定慧均等,明记不忘;轻安觉支,能除身心粗重,而得轻利安适;舍觉支,舍诸妄谬,心行平等;定觉支,心住一境,而不散乱。前三觉支以治昏沉,后三觉支以治掉举,念觉支为定体觉之分,故名觉支。七八正道者,正见,明见四谛之理,心为体;正语,离于邪语,清净口业;正业,离邪身业,住于清净身业;正命,清净三业,随顺正法以自活命。此三以无漏戒为体。正精进,用于真智,强修涅槃,以无漏精进为体;正念,以真智忆念正道,以无漏定为体;正定,以真智人于无漏清净禅定,以无漏定为体。此三十七法品类差别,共通涅槃,故名道品。念处如种子,正勤如栽植,神足如抽芽,五根如生根,五力如长茎,觉支如开华,正道如结果也。

    △五明止观庄严。

    止庄严故,悉能涤除一切结使;观庄严故,能如实知诸法自,陆。

    止者,梵云奢摩他,止息妄念诸境界相,止心一处也。观者,梵云昆钵舍那,推求简择观达真理,破灭烦恼、契会真如也。结使者,烦恼之异名,系缚身心、结成苦果名结,驱使众生、随顺生死名使。性者不变为义,诸法白性,即是真如也。

    △六明方便庄严。

    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法。

    方便者,梵云沤和,方者方法,便者便利,应物施则,权巧逗机。名为方便。为者造作之义。有为即是因缘生灭而有所作也。无为者,离于因缘,无有生灭,虚寂常住,名无为,即是涅槃也。

    △三明如来十善业道。

    龙王当知,此十善业,乃至能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十善业道经简介 >十善业道经目录 > 佛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