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活禅
否定了。关于《六祖坛经》的版本问题,讲了许多不相干的话,目的是要以事实来证明道理。
关于《六祖坛经》的内容,我刚才说了,那是非常丰富的,只要大家用心阅读,就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体会。我今天既然讲这个题目——《六祖坛经》与生活禅,我想推荐大家学习其中的两首《无相颂》,真是说得好。我不用讲,希望大家回去以后,一定要把下面这首《无相颂》背诵下来。背诵这首《无相颂》,我们就可以在生活中、修行中来加以运用。我们不妨在这里念一遍:
说通及心通,如日处虚空。
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法即无顿渐,迷悟有迟疾。
只此见性门,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常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
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
多好,对很多的问题,就是三言两语给我们说得清清楚楚。我再一次希望大家很好地把这首《无相颂》背诵下来,能背诵了,受用无穷。还有一首《无相颂》,内容上是相互发挥的。我们大家在口头上经常说到: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可惜我们的心难得平,我们的行难以直,所以我们还要持戒,还要参禅。持戒、参禅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达到心平、行直。心没有平、行没有直的时候,还得持戒,还得修禅。这就是事和理的关系。)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我们读这两首《无相颂》,究竟要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归结到本题来讲,首先是教我们破执,破除偏向一边的执著。我们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偏执一边了,那就不合中道。如果你合乎中道,就没有执著了。执著从对待中产生,自他是对待,人我是对待,是非是对待,有无是对待。《六祖坛经》里指出有三十六对,把三十六对都能很好地运用了,就能破除这些执著。所以《六祖坛经》的第一个颂子就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重点不是否定菩提树,也不是否定明镜台,而是要我们破除执著。
执著就是在事物的本身以外人们强加上去的种种分别计执。如其本来地认识一切事物,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