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论《坛经》的心性修行说
    论《坛经》的心性修行说

    [韩国]徐大源

    一、真空?妙有?

    《坛经》是本使人感到无从入门的书。单从文字上看来,惠能将不可分的词勉强分开说明,比如无念,禅定等,而且有时他的比喻也不太贴切。

    但是真正使人感到高深莫测,无所适从的地方并不在此,而在于《坛经》的思想体系。若将大乘佛教理论大略分为两宗,则为空宗与有宗。再将有宗细分之,则为唯识宗与性宗。总之,大乘佛教理论体系有空宗、有宗(唯识宗、性宗)。可一读《坛经》,人们还是不由自主地疑问这部佛经到底属于何宗?有宗?还是空宗?看似空有并存,甚至空有兼而为一,但空宗与有宗的理论体系截然不同,此是则彼非,彼是则此非,惠能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这是历来读《坛经》者的一个疑点。不但历来学者如此,在惠能门下的南宗禅僧里也有不同的解释。例如,人所共知的惠能的四句偈因不同理解而其偈颂文字有所出入,此中最关键的差别在于明镜本清净和本来无一物之不同。如果按照本清净之句来讲,惠能不失为有宗;顺着无一物之句来说,惠能属于空宗。这个现象足以说明,当时惠能门下的禅僧对此也有分歧。其实,空有难分之由来,以我看来,是从他所依之经而来的。具体而言,他所依之经主要是《金刚经》与《涅槃经》。然而《金刚经》是大乘空宗的经典,《涅架经》则为有宗的经典。因此,惠能语录多处似有矛盾,最明显的使人存疑的地方莫过于此处。

    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

    之智,自用智慧观照,不假文字。

    如何能闻说《金刚经》,以悟解本性自有般若之智呢?《金刚经》大略是阐明无自性的道理,不承认本性自有般若之智,不仅如此。再进一步宣称若当有法胜涅架者,我说亦复如幻如梦!连佛教最终目标的涅槃都不承认,何况本性自有般若之智乎!

    我认为,如果能把这个问题解决的话,我们便能把《坛经》的理论体系讲清楚。简言之,《坛经》的理论体系是真空也,抑或是妙有乎?把它弄清便是这篇小文章的目的。

    二、心性说(妙有)

    看来,惠能的心性说决非来自《金刚经》的空宗思想,而是出于大乘有宗,尤其是基于性宗而形成的。

    1.自心显万法

    《坛经》也是同意一切唯心造的道理,而且更巧妙地生动地说明这个道理。

    于自性中,万法皆见。

    性含万法是大,万法尽是自性。

    万法指宇宙万物而言,即,宇宙万物全都是自心自性上显现出来的。不但宇宙万物是从自心上显现的,而且宇宙万物之间的运动变化也只不过是自心的运动变化。

    诸人夜论幡义,初论幡者,幡是无情,因风而

    动,第二人难言,风幡俱是无情,如何得动,第三

    人因缘和合故,合动,第四人言幡不动,风自动

    耳。众人争论,喧喧不止。能大师高声止诸人曰

    幡无如余种动。所言动者,人者心自动也。

    那么,为什么不管什么都是从自心中出来呢?惠能对此回答如下。

    何名十八界?六尘,六门,六识。何名六尘?色

    声香味触法是。何名六门?眼耳鼻舌身意是。法性

    起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门、六尘。

    自性含万法,名为藏识,思量即转识。生六识,出六

    门,六尘,是三六十八。

    在上引文中,惠能按照唯识佛教的基本原理而说明心生万法的道理。惠能深刻地受到了大乘有宗的影响。

    2.真如自性

    在上引文中,惠能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论《坛经》的心性修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