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读坛经之启示
    读坛经之启示

    徐福山

    研读禅宗经典《六祖坛经》,学生时常拍案惊奇,感受至深,法喜充满。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读《六祖坛经》让我明白了人人皆具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真理,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学习佛法的信念,更加增强了修行的信心。经云: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尽)在自性。当五祖为慧能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自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在《六祖坛经》中,自性佛性、般若之智和菩提之觉是一而三、三而一的概念,人人本具,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人人平等,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而且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大丈夫天人师佛,即人人皆可成佛。

    说到此,人们不禁要问,既然佛性人人本俱,人人皆可成佛,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在轮回受苦,未能成佛呢?《六祖坛经》进一步明确回答了这一问题。经言:众生之所以未能成佛,只缘心迷,不能自悟,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这就是说,众生之所以虽本具佛性却未能成佛,长期轮回受苦不能解脱,皆因世人愚迷,不见般若。换句话说,即凡夫因其有妄念浮云遮掩了人的清净佛性,使佛性无法显现,故不得成佛。记得世尊当年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时慨叹道: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妄想执著即是愚迷,这与《坛经》所讲的道理一脉相承。

    那么怎样才能成佛呢?《六祖坛经》指给我们学人一条最直接、最了当、最保证的道路。

    《坛经》指明了修行成佛之路,这就是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实修方法。既然众生之所以轮回受苦不得成佛的原因是由于愚迷,妄想执著,是妄念的浮云遮住了本自清净的佛性,那么,必须吹散妄念浮云,才能使佛性显现出来。为此,必须无念。经言无念法者,见一切法,不著一切法,即并非木石头那样无有灵知,而是虽然生活在万事万之物之中,但不要执著他们。要在举手投足、语默动静之日用中保持无念、禅定的状态。禅定者,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也。这里,慧能大师把无念的理论与《金刚经》中无相、无住结合起来,提出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的顿悟修证学说。所谓无念者,即于念而不念,于一切境上不染,就是不起杂念而保持正念,不染著于外境,以吹散于妄念浮云。所谓无相者,即是于相而离相,离是不著义,无相就是不著于相,以把握诸法的本性。所谓无住者,即于一切法上无住,无执著,无系缚。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为学人开示了一条直指人心、顿悟成佛的修行之路,即于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行直心。正如《坛经》所言: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是佛地。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这是何等直截了当的高妙法门,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永嘉禅师云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也即指此法门。我辈必须十足珍惜、信受奉行。也正是因为此法弥足珍贵,慧能大师在其临入寂前谆谆告诫弟子:但识自本心,见自本性,无动无静,无生无灭,无去无来,无是无非,无住无往。恐汝等心迷,不会吾意,今再嘱汝,令汝见性。吾灭度后,依此而行。说到此,六祖大师还是不放心,复说偈言: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真是叮咛又叮咛,嘱咐又嘱咐,如母送子远行前的再三告诫,其慈悲之心溢于言表,感人肺腑。我辈学人如不精进如法修持,实在愧对祖师。

    佛法在世间,不离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读坛经之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