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义解
为众生的智慧不够,所以对经跟律有不能了解的地方,他去发挥,就一个问题、一个题目他去发挥,就变成了什么论。所以佛祖说的就不是论,佛祖说的一定是经或律,其他的大菩萨或是大弟子所说的就是论,这是一般来说。但是有一个例外,这个例外就是我们中土的「六祖大师」,只有他说的这部经,也只有这部经而已,这部经叫「六祖坛经」。其他再大的菩萨所说的都是「论」,譬如说马鸣大士他所说的「大乘起信论」,对不对,其它许多的论,也是论,那些都是菩萨所说的,譬如说「中论」、「百论」、「十二门论」都是论,但是这一个是例外,就是六祖大师他不是释迦如来,但是他讲的这一部经典就称为「经」。所以就有印度人说,六祖大师是东方如来,所以他说的法称为「经」,其他的人都没有,所以这是这一部经特殊的地方。

    〖唐释门人法海录〗

    「唐」是唐朝的时候;「释」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佛家的门人;「法海」是他的法号,意思是说他是出家人。这个法海你们有印象吗?《白蛇传》中金山寺法海禅师,对不对?那是,不要被骗了,那胡乱写,他并没有跟许汉文过不去,他是大禅师是教众生开悟的,没有去跟白蛇斗法。所以可以看,但不要被给迷住了。《西游记》也是,不要相信以为真的有一个孙悟空,更奇怪的是现在有人拜孙悟空和拜猪八戒,那根本是人物,人物却把它当作真的在拜,实在真是愚痴啊8唐释门人法海录」就是这个六祖大师的弟子,他把它记录起来,六祖大师说,然后他把它记录下来。

    头一品〖行由品第一〗。

    我现在讲经都是直接讲经,所以有时候讲的很快,有时候讲的很慢,讲慢是在讲道理的时候,你们可以了解的地方,我会很快的就讲过去,但是我的目的就是说,让你文字看懂,接下来道理也懂了,再接下来就是跟你们说修行的法门,看这个要怎么修,所以有时候会很花时间,就花在义理及修行法门上面,闲话就没有,没有闲话。所以这个要很有精神才能听,如果没有精神就茶多喝点。

    经文:〖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剌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剌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义解:「时」那个时候、有一个时候。以一般的佛经来说,「一时佛在舍卫国」或是什么,那个「时」就是一时,有一个时候。这就是模仿佛经里面,没说那个时候是天宝几年几年,没这样说,只是说「时」。那个时候「大师」,就是六祖大师至「宝林寺」,这宝林就是宝林寺,现在称做「曹溪南华寺」,就是六祖大师的肉身还在那里,就是这个宝林寺,现在叫做南华寺。「韶州」就是韶州府。「韦剌史」这剌史是一个官名,唐朝叫剌史,清朝时叫「知府」。韶州府的知府,知府是什么?就是府长,像我们现在说省长的意思是一样。「与官僚」官僚就是他的部下,像什么部长啦!一起入山去请大师出来,到城中的大梵寺的讲堂「为众开缘」,这个「众」就是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在家、出家男女合起来就是四众,来「开缘」开就是启发的意思,开什么缘?开学佛的因缘、修行的因缘。「说法」就是宣说法要。「师升座次」,六祖大师升座的时候,这个升座在佛经里面有规定,如果法师要讲经或是开示时,要升高座,要坐高,不能坐低,这样才如法,现在有人在讲堂或礼堂讲经或开示或是通俗演讲的时候,讲堂讲台比较低,观众比较高,这样子在那个地方讲经就「不如法」,不可以,佛祖说这样子不行,要讲法的人不能站着,你不能站着讲,而听的人坐着听,或是你坐着而他躺着也不行,当然你不能躺着讲,除非你快要死了,所以这个说法有很多规矩,要如法。有人说方便嘛!不可以有那么多方便,太方便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义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