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解
就变成「随便」,所以这「如是因,如是果」,一定要按照这个法去做。「师升座次」这个「次」,就是那个时候的意思或之后,大师升座以后,「剌史」就是韦剌史跟所有的官僚三十多人,「儒宗学士」儒宗就是学儒家的,拜孔子公的,拜孔子公读书、作诗、填词的那些人,总共有三十多人,还有「僧尼道俗」「僧」就是出家,在佛法里出家的男众,「尼」就是出家的女众,「道」就是道教的或道士,「俗」就是俗家人,总共一千多人,「同时作礼」作礼就是顶礼,一般应该是顶礼,我们现在因场所的关系,所以问讯就好,这是没办法的,应该是要顶礼。「愿闻法要」愿就是希望,希望听闻佛法的大要、精要。
经文:〖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浄,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义解:单单这一句就没办法了,所以六祖坛经其实是非常深的,深到什么地步?深到没有底。「善知识」这是六祖大师尊称这些听的人。什么叫善知识?凡是能教我好的事情的人,叫做我的善知识。但是禅宗里面讲的善知识不一样,禅宗里所讲的善知识要能开示究竟的法门,简单一句话就是「能够引导众生开悟的人」,才叫做「善知识」。其它的人都不能说是善知识,只可以说「名为善知识」,这样而已。可以引导众生开悟的人,叫「大善知识」、「真善知识」,其他的只是称呼称呼而已,好象现在很流行称呼人菩萨,你也是菩萨、我也是菩萨,好象「泥鳅」菩萨。所以善知识,最究竟的道理,最深的法要、无上法,什么是「无上法」呢?就是可以使众生达到无上菩提的法,叫无上法。那个无上法一般来说,禅宗所说的道理就是无上法。我们开经偈里面说的「无上甚深微妙法」,就是那个最深的道理,能够开示这种道理的人叫做「善知识」。善知识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可以看到修行人或是众生哪些修的好、或是不好,看得出来,这会点醒你的人就叫做善知识。其他一般的人就没办法这样,没有这种能耐,其他的人就只会称赞你,说一些让你高兴的,赞叹你而已,其他的就没办法点醒你。这个善知识三个字,六祖大师这么说就很深了。怎么说,这个就跟他说的道理相吻合,他没有轻视当场在听他讲经的人,不然你看现在的法师在讲经,都说你们大家啊,怎样怎样,你们大家如何如何。「善知识」真是尊重,为什么?因为他是开悟的人,他看到大家都有佛性,所以很尊重,跟后来他会说的「不轻初学」,初学的人也不会轻视他。所以他是开悟的人,而又得到祖师位的人,是可以很跩的,但是他没有,他没有很神气啊,他很尊重大家。不只是这样而已,后面也是这样,全部都一样,来参访的人,也都很尊重,没有很跩、很神气。顺便提到「六祖坛经」是什么呢?在看来,就是说其实应该是「六祖的公案」。「公案」常常听到,对不对,这一部经就是,整部经就是六祖的公案,所以我本来想写一本书,名字叫六祖的公案,但是后来想想,写了也没用,因为已经说六祖坛经,就是六祖的公案了,从头到尾都是。什么叫「公案」?「公」就是公开,「案」就是案例,用英文说比较清楚就是,PublicCase,「案就是」Case,Case大家都知道的,这是什么Case呢?这就是开悟的Case。什么是开悟?开悟就是说师父教徒弟、师父怎么教,徒弟怎么开悟,这个过程,把它记录,用简洁的文字把它纪录下来,反这个事情记录下来,这就变成一个公案。「公案」的意思就是给大家公开去讨论的意思,给大家去讨论就是为了所谓的「参」啦,大家都可以「参」,而不是说私藏的、私传的「案例」。表面上是说公开的,但是,这禅宗的奥妙就在这里,怎么说呢?虽然是公开,但是你如果参不出什么,公开等于没有公开,很多公案你看起来,很象是笑话,很好笑,那笑一笑就过去了,其实那是一个祖师要教他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