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__第十六讲
《六祖坛经》十六讲
(附注:每期讲稿都由弟子们根据录音整理。师父很忙,不能亲自审稿。限于水平,若有错字漏字,敬请大家原谅!阿弥陀佛!)
六祖坛经已经讲到了第四品。最后一段了,我们现在接着上次讲的地方。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极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静自定。是真定也。这里六祖大师为我们开示。我们之所以不能得定,不能得定的反面就是乱,说实在话我们的凡夫的心啊!,我们凡夫的心确实很乱,我们凡夫的心没有经过佛法的培养,没有经过佛法的熏陶,这样的一些修养以后,他是处于一个乱的这个状态上,所以凡夫不乱是不可能的,那么他处于什么状态呢?用佛法的词语来讲就是两个词语:第一就是昏沉,第二就是掉举。昏沉也是乱;掉举也是乱,就是乱的现象表现出来。掉举,那个掉字就是(diao),就是把什么东西搞掉了那个掉,在这个地方特殊的地方的读音读(tiao)掉举。举起来的举,什么叫掉举啊?就是心猿意马,奔波不息。不管这个人是处于什么状态上,他这个心里面乱成一团,没有头绪,看上去有头绪,其实没有头绪。看上去很镇定,其实是强做镇定。这就叫掉举,平常是掉举惯了,所以没有感觉到掉举。乱惯了,不感觉自己在乱了。就象我们有居士学佛以后,通过佛法修养以后就跑来给我说:师父啊!我觉得这个学佛以后烦恼还更多了,没有学佛之前那儿来那么多烦恼,学佛以后感觉烦恼多了。很多学佛的都有这样的体会。确确实实,但是是不是烦恼变多了呢?不是,是因为没有学佛之前你不觉得那个是烦恼,你觉得生活原本就这样。这样的分分扰扰,乱乱麻麻的这样才叫生活嘛!原本如此嘛,有什么好希奇的,那么等到学佛以后,这颗心逐渐的平静了,逐渐的理性了,然后不狂躁了,不那么轻浮了,逐渐逐渐水清鱼自现,象镜子一样。擦干净了,就照得出人影了,哦!原来看清楚了。很多事情本来很乱,现在理出头绪出来了,所以就感觉到这个烦恼多了。没学佛之前,没有用功之前,没有认清楚那个是烦恼.就相当于平常我们生活当中有一句话:虱子多了不咬.帐多了不愁.这个人很讲卫生,非常讲卫生,身上长了一个虱子一个跳蚤,好难受好难受哦!想方设法都要把这个虱子、跳蚤给它掐死。把衣服给洗干净,这样才舒服。这是讲卫生的人哦!那不讲卫生的人呢?如果他的身上长了一万个跳蚤它反而不咬了。为什么?他咬木了,他痛麻了,他不觉得疼了。所以这就是说虱子多了不咬,跳蚤多了不咬。如果他一天到晚跟臭虫跳蚤生活在一起,他家里面有十万个臭虫,二十万个跳蚤,哎!你去看他他生活的很自在,他一点也不觉得咬。别人看到简直头皮都麻了,帐多了不愁,比方说一个自觉性很高的人,为人处事非常有档次,有内涵的人,他不喜欢欠债,不管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借了人家什么东西赶紧还了。说到这个地方。我想到借书啊!很多读书人可能都有这个体会,有这个毛病,自己买的书不看,借的书赶紧看赶紧看,为什么?因为要还了,借人家的书人家要追着要,所以赶紧把它看完了。往往是自己跑到书店里面去买回来的书,买了二十本书,可能难得有两本书是看完的,买回来后往那个书架上一放,哎!天长日久冒充读书人那。你看我学富五车,什么五车啊!一车都没一车。所以说欠债多了他不愁了。脸皮薄的人欠人家一块钱赶紧还了,欠人家十块钱赶紧还了,欠一个人的东西赶紧还了。脸皮厚厚到极点了,他到处借烂钱借烂债,借完就不换了,而且还不认帐,你看他愁不愁啊!反而是借给他钱的人都愁了。所有把借东西借他的都愁啊!说这辈子怎么要得回来噢!烦恼也是这样子,学佛烦恼,当你认识到那是烦恼的时候,哎哟!你就很讨厌了,很讨厌那个习气。某一种习气某一种烦恼很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