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__第十四讲
在有烦恼的人,在有业障的人,在习气重的人,他来破坏你都破坏不了,他能够被你所感化,那你这个无念而念,你才真的做到了。真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无性,眼耳色身当时即坏。这个就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因什么而生呢?因境界而生。心就像镜子,心没有境界的时候不生心,有境界的时候生心,生什么心呢?生圣贤和凡夫,生的心不一样,所以,凡夫也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圣贤也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佛法讲的是往高的水准来讲。凡夫那个应无所住是我不贪了,我不贪了。贪不贪,你悄悄的这有两万块钱要不要?是美金还是港币?肯定要。那个应无所住,应不是应该的应,应就是答应对应,有一个东西出现了,出现在镜子里面,镜子里面本来没有东西,当有一个东西出现在镜子面前的时候,镜子里面就显这个东西,这个东西离开了,镜子就干干净净了。这就叫真如起念。非常深的境界来起到一个非常深的作用,如果这个境界你达到了,讲一个大家很羡慕,很希望达到的境界,六根互用你就能做到。你想得神通吧,神通的第一步是什么呢?六根互用,什么叫六根互用啊?说得幽默一点,眼睛当鼻子用,鼻子当耳朵用,耳朵当嘴巴用。那么你今天听完经你就试试看,能不能六根互用啊?吃饭的时候你不要用嘴里吃了,用耳朵吃了。六根互用嘛,我已经六根互用了,我看看你怎么互用的?确实能够互用,六根互用这个本身就是能够实现的。原因是什么障碍了?原因是我们这个自己给自己竖起每一道墙,这个墙既有身世界当中的,也有心世界当中的,更有知见上的,还有修证上的。这一堵一堵的墙把六根互用给大乱了。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能讲什么叫六根互用?能够达到吧。比方说现在人都很喜欢说的营养学的问题,营养学的这个话,尤其是在佛法的六根互用的道理当中是一点都讲不通,因为佛法一点都不承认绝对的营养和绝对的不营养。营养不营养是取决于几个条件,第一你能不能够很好的状态来吃下去?很欢喜的吃下去?第二你能不能够很好的状态来吸收他?第三能不能够互用?什么叫互用啊?比方说贫穷山区的人,他一辈子就吃那个单调的食物,就吃土豆,就吃玉米,就吃红薯,他没有很丰富的营养,但是他身体非常好,也不缺这样;也不缺那样。要补钙吗?要补钙到太阳下面去晒晒就补钙了,一定要吃钙片吗?不用了。我们一定要很死板的理解的补钙的话,那就越补越软,补到最后路都走不动了。佛法讲的是六根互用啊!六根互用你转移了,你吃下去的东西它就直截了当的从这个成分转移成这个成分,从那个成分转移成另外一个成分,互相转移了,互相转来转去,丰富了,如果你不能够六根互用的话,就算你吃龙肉吃凤肉你吃下去不消化,身心状态不好照样还是营养不良的。我这里想到这里学中医的时候,中医有一部书叫《寿食宝园》,《寿食宝园》说到药性四百位后面,一开篇就有这么几句话叫:诸药之性各有其功,温凉寒热补泻易通立见吉凶。哎呀!这几句话说的太好了,诸药之性,所有的药,他的性格温凉补泻易通,你补也好,泻也好都一定要通才好。如果不通,什么叫不通啊?把全身贴上膏药不让他出汗,也不要上厕所,也不排大便,也不排小便都不通了嘛,全部补起来,一个缝隙都没有,这个人绝对补死。通,你是补也好,你是泻也好必须是通才好。你看这个话说得多好,一般人就贪心,贪心越重的人,我就是不让他通,通了以后多划不来埃上面补下去,下面出去了,这个补下去,就一定要让他存在。有一个人他肚皮里面生蛔虫了,这个蛔虫在他的肚子里面他想,这么也打不下来,那么也不下来,很气人,最后想一下,我喝毒药。他的理论是什么啊?你不是在我的肚子里面喝我的营养嘛,我就偏偏喝毒药下去,你不是也喝毒药了嘛,我喝毒药你也喝毒药了嘛,你就死掉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