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__第十二讲
    《六祖坛经》第十二讲

    六祖大师讲了这么一首无相颂,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所有的颂都叫着无相颂。为什么叫无相颂呢?上上根啊!无相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相,是无法可说,是无话可说而不得不说,所以,叫无相颂。那么这一首无相颂我们已经讲了两句了,我们在完整的读一遍这首无相颂,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泽亲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定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次修行,天堂只在目前。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我们上次讲到这个地方。学佛法是活勃勃的。所以,六祖大师的话是非常生机活现的,生机昂燃。让和忍体现在怎么处理是非?怎么处理烦恼?尊卑这个是社会分工不同,在不同场合在不同的地点,在这个地点可能是甲是尊,乙是卑,在另外一个场合可能是乙是尊,甲是卑。那么尊卑并不是有一个固定的身份,那么能够忍让才好过日子,不忍让这日子没法过。忍让就是包容,就是谦退,有谦退这个日子好过。众恶无喧。就是知道有坏的,知道有一些弊端,但不是每时每刻都拿在嘴里来说,尤其是学佛,学佛的人心里知道是非,但是口里不说是非。口里说是非,最少都是自添烦恼,心中知道是非,嘴里不说,这就是有水平的人。接下来是若能钻木取火,淤泥定生红莲。这是一个比方,钻木取火,比喻修行的人,比喻学佛的人在很多地方要下功夫,说到钻木取火,有两位祖师,有两首诗,从两个角度来讲这个修行,第一首诗,他说:学道如钻火,逢烟未肯修,至待金星显,归家始到头。这首诗说的是什么?他说:学道就象钻火一样,拚命使劲钻,看到冒烟了。学道如钻火,逢烟未肯修,看到冒烟了还不要停止,还使劲钻,至待金星显,一直看到火苗冒出来,归家始到头,看到家门了,有收获了,这是一位祖师写的一首诗。这位祖师写完以后,过了不久另外一位祖师听说这首诗以后,另外写了一首,他说:学道如钻火,逢烟即便休,莫待金星显,烧脚又烧头。你看这首诗,学道还是象钻火一样,看到烟了赶快停止,逢烟即便休,不要还一直往下钻,莫待金星显,不要一直钻到那个火星飞溅出来,火星飞溅出来是什么结果呢?烧脚又烧头。头发胡子全身上下烧的乌焦。这两位祖师从两个角度,来讲修行,你说哪位祖师讲的是正确的?两个角度都非常高明,两个角度两种方法,阐释不同的根器,不同的悟性,然后看问题的观点,所以,生活当中怎么去开悟啊?这两首诗就给我们从两个角度说出了。不管是逢烟即便休也好,逢烟即肯修也好,都是正确的。只看在于这个当事者这个当局者,他有没有很高的智慧来处理这个问题,钻木取火,钻木取火怎么钻?火出到什么程度?这个逢烟未肯修,那你必须得有驾驭火的能力,还是一直往下钻,一直钻到火苗飞出来,你有这个驾驭火得能力,你就一直往下钻。或者说是一直要等到火出来以后,才达到一个目的。你得目的是什么?莫待金星显,逢烟即便休。看到烟出来了,就不要往下钻了。这也是一个高明的方法,淤泥定生红莲,只要你有钻木取火的这个精神,就一定会有从淤泥里生出莲花的收获。另外有一位祖师也曾经打过一个比喻,修行学道象挖井一样,挖井水,如果你这里挖一个洞,挖两下没水。又找一个地方又挖,挖了一米多深,看来还没有水,又找一个地方,你挖了一万多个洞,全地球都被你挖得到处都是洞,一口水都没有挖出来。有水平的人,首先勘定这个地方有水,然后他一直有精神挖下去,挖到水出来了,得到水喝了。淤泥,什么是淤泥呢?什么是红莲呢?淤泥我们这个世界到处都是淤泥,所有的境界都是淤泥,顺境也是淤泥,逆境也是淤泥,有人诽谤你是淤泥,有人赞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__第十二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