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__第八讲
俊吗?当你想得到这份英俊的时候,这份英俊的后面带着一连串的妒忌、狭隘、自私,可能还有报复。英俊不能当饭吃,可是自私、狭隘、暴力这些东西会摧残你的身心。真实不真实?真实。悟没悟呢?悟了。什么悟呢?错误的误。今天听师父讲,我开悟了,你开始错误了。如果识透自心,就见性成佛啊!净名经云。《净名经》,就是《维摩诘经》。说到《维摩诘经》,这可是一部了不起的经典。不知道我们有居士读过没有?没有读过就去请一本来看看。清朝晚期,中国佛门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大居士杨仁山老居士。杨仁山老居士他的学问、智慧、福报乃至在俗世当官,当得也够大的了,相当于现在讲的驻外国的大使。他就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一个地摊上有人在卖家里不要的经书,他走过去一看,发现里面有一部《维摩诘经》。他把他买回家,一读,他知道了,原来人生有如此广阔的天地!原来身心有如此智慧的皈依6维摩诘经》对他的影响至深至远就是《净名经》。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性。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六祖大师引用《维摩诘经》里面的话说,即时豁然,还得本性。豁然大悟,就是你的心胸原来很蒙昧、很愚昧,非常狭隘,哗的一下被打开,一下子顿见光明自在。还得本性。然后六祖举他自己的例子,我,就是他自己;忍和尚,就是弘忍大师。他在忍和尚那里听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这个称和尚两个字是最高最高的称呼,象我们称呼虚云老和尚,为什么称他老人家为老和尚?因为总觉得用什么词语都不够贴切了:虚云法师,虚云禅师,都觉得有点生生怪怪的,所以称他为老和尚,虚云老和尚!尤其是称呼德高望重、名震天下的高僧,和尚两个字是佛门里的最高称呼。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六祖大师从五祖大师那里传来的法门就是顿悟,没有丝毫的犹豫,没有丝毫的彷徨,不要丝毫的拖泥带水,咔嚓一刀。关于这一点,佛经里有很多形容词,比如香象渡河。什么叫香象渡河,就是非常庄严的大象,身上以价值连城的珠宝给它做装饰,这个大象在过河的时候,没看到过大象过河,你想也想得出来啊!没有丝毫的犹豫,迈着豪迈的步伐,咔、咔就走过去了。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精神啊,这也是魄力!又说狮子脱索,狮子是猛兽,突然把一条捆绑它的铁链子一下拉断了,一下从那个牢笼里面冲出来,就是这样一个力量。形容这个人身心得到自在,不受束缚。不受什么束缚啊?不受烦恼、习气的束缚,把这些烦恼、习气都视它。烦恼习气在智慧的人面前,被踩在脚下了,这样的魄力,这就是顿悟!如果不悟怎么办?六祖大师说: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这就需要大善知识来给你开导。什么是大善知识?简单地说:解行相应,德行并进。这就是大善知识。他的理解和行止是相应的,不是脱节的;他对佛法的诠释和佛法的修证,是吻合得起来,解行相应的,有德有行的称为大善知识。是善知识,有大因缘。这样的善知识,是很难很难遇到的,要不然怎么叫善知识难遇呢?遇到了要相当珍惜。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因为一切善法在善知识身上是那么真切、那么实在的流露!我为什么对我的老师法因老法师那么感恩呢?因为他老人家身上哪怕是一个随意的动作,都已经流露智慧了。我们凡夫为什么跟高僧大德差那么远呢?高僧大德的一言一行都浸润着智慧,浸润着福报,所以流露出来都让我们感到那么亲切,那么敬仰。当我们凡夫想到,我要流露出一个智慧的样子,然后就闭着眼睛想一下,智慧样子是什么样子呢?哦,想出来了,想出来就照着这个智慧的样子去装给人家看。我现在装三分钟智慧的样子给你们看,然后下三分钟我再装一个慈悲的样子给你看,那是装出来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__第八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