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__第六讲
反应过来。未得谓得,就是没有得到说自己得到了。前面这个未是未来的未,后面这个谓是所谓的谓,明明自己没有得到,说自己得到了。得到什么了?得到圣果了。明明自己什么都不是,却给人家说我证初果了,说我已经是二地菩萨了。你什么菩萨啊?你菩萨却不像,你葡萄!?这就叫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明明没有证到这个境界,自己夸,让别人帮自己夸,抬高自己吹自己,这样的妄语是不可饶恕的。这样的四重禁,如果犯了怎么办呢?还有五逆罪。五逆罪是什么?第一是杀父亲,第二是杀母亲,第三破和合僧,第四出佛身血,第五是杀阿罗汉,这叫五逆。父亲也敢杀,母亲也敢杀,和合僧也敢破,也敢出佛身血,也敢杀阿罗汉,这五条罪都敢做的人也太厉害了!这样的人这样的罪不轻易饶恕!!那么犯了这样的罪,他的善根佛性断了没有?这是高贵德王菩萨向佛陀请问。佛陀回答,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善根和佛性要分开来讲,有两种善根,一种是常善根,一种是无常的善根,常善根是什么?是坚定不坏的,相当于禀性一样,相当于我们中国文化的禀性、天性、天赋。过去讲人生一辈子有四个阶段: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年养德。这是中国人一辈子不要忽略的这四个阶段。幼儿就是小时候,从生下来,乃至还没有生下来,到两三岁、三五岁,这个叫幼儿。幼儿时期养他的禀性,养他的天性,养成什么?养成善良、厚道、真诚的天性。童蒙就是开始学知识学文化,从开始叫爸爸妈妈,开始说一二三四,开始学东西,这时候就童蒙养正,知道什么是正、什么是邪。少年养志,青少年时期养成一种志向,不要养成懒惰懈怠等一些坏毛并烂习惯。成年养德,成年了踏入社会,要养德,养成一种良好的品德。这是中国人一辈子的修养。这个地方讲的善根叫常,常善根是什么呢?就相当于养性。养就一个禀性以后,他怎么都不会坏到那里去。说一个人好也好、坏也好,我们会说:天气都容易变,一个人的禀性不容易变,是吧!天变一时,人性难改!禀性难改嘛。无常就是后天培养起来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无常了,一会赤了,一会黑了。佛性是非常非无常的,它不存在这种说法。佛性就是佛性。它就具备光辉灿烂的本来面目,本来具备的本质,所以也不存在断和不断。佛性不能说它善还是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善和不善这个概念是我们给他分割了,这一类的属于善,那一类的属于不善,这个叫什么?叫强行分割。善和不善没有绝对概念。怎么叫没有绝对概念?我们引用一下或许就知道了。这个风俗习惯,你说它是善还是不善呢?在这个地方的风俗,人们都说它是好的,拿到另外一个地方别人都说它不好,这就是没有好和不好。只要他接受,当接受的时候它就是善,当拒绝的时候,它就是不善。所以,佛性没有善和不善的说法,它就是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蕴就就是五蕴,界就是十八界。五蕴,色受想行识。十八界,根尘识;六根六尘六识,加起来不就是十八界吗!这里我们没有时间去细分细讲十八界,要细讲那《六祖坛经》就不知道要讲多长时间了,你们不知道就下来去查佛学词典。查佛学大辞典什么叫十八界?不然师父都讲清楚了,你们都太懒了。找一找那个名词术语来查一查吧。大智慧的境界,他就了达,穿透性的了达。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六祖大师的开示字字句句太高妙了,所以,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啊!我们在赞叹六祖大师了不起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印宗法师也同样了不起。这是古大德给我们做榜样啊!人做到这一步不是圣都是贤了。我们现在也到处都是剩闲,剩下不要的,闲着没事的。圣贤做的榜样就是不一样,他承认别人比自己高啊!我们一般做不到啊!我们是同行相嫉,嫉妒的嫉;同行相践,践踏的践,低贱的贱;同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__第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