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__第六讲
诉我们:我们宇宙法界里的每一个众生都具备圆满光辉、不增不减、不多不少、平等平等的这个佛性。你、和我、和他、和每个众生都具备,谁也不多一点,谁也不少一点,这就是佛性啊!这个佛性说具体一点是什么?说具体一点,佛性是最圆满的境界,佛的境界才叫佛性。最圆满的境界是佛性,在佛是佛性,在菩萨是菩萨性,在声闻是声闻性,在缘觉是缘觉性,在人是人性。这就是佛性。换句话说,你要契入佛性,我们是人,你先得有圆满光辉的人性,才能契入到佛性,如果没有契入人性,你就不要奢谈什么佛性!那是骗人!人性都还没有光辉起来,谈佛性,那不是骗人吗?所以,佛性是最圆满、最彻底、最光辉灿烂的这么一个境界,这么一个状态。这是从最高来讲。可是要完成这个佛性,见到佛性,什么叫见到呢?这个见,不是单纯讲看见佛性。佛性在哪里?这个见,换个说法叫现,风吹草低现牛羊,牛羊在哪里?牛羊本来就在这里。哦!看见了。是这样的,不是从内向外去追。佛性在哪?我的佛性在哪?这样去找佛性,这样是找不到佛性的。所以,见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你见到佛性了,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这地方再讲一个典故,有一位祖师问一个学僧,一个出家僧人,达摩未来中国之前,中国人有佛性吗?这个学僧说:有啊!祖师问:那还来干什么?大家想一想这个问题,达摩祖师没有到中国来之前,中国人有佛性吗?回答是肯定有的。既然有,他来干什么?祖师自己问自己答,不来怎么知道有呢?是啊!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干什么?中国人本来就具备佛性了,中国人,外国人,每个国家的人都具备圆满光辉的佛性。祖师去干什么呢?既然有的话,去那不是多此一举吗?干脆不要去了。去的目的就是告诉你,你有佛性,你不要埋灭了自己这个佛性,不要懵懵懂懂的糟蹋了这个佛性。祖师就是去做这个工作的。所以,六祖大师接下来说,如涅槃经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涅槃经里面有一位菩萨叫高贵德王菩萨,向佛陀请问: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这个听起来有点头大。为什么头大?因为我们根机浅了。佛法是对机说法,我们是个什么机啊?推土机还是拖拉机啊?根机浅了,所以听起来有点头大。它涉及到哲学很高境界了。犯四重禁,就是犯了四重戒。哪四条最重的戒?淫、杀、盗、妄。在佛门里面最重的四条戒,淫欲、杀生、盗窃、妄语四条戒,这就是四重禁。犯这四条重戒称之为犯波罗夷。佛门把犯波罗夷这个罪,打比方相当于砍头一样。头砍掉了,生命就不再有了。犯戒要看犯什么戒了,就象犯罪一样,看你犯什么罪了。比方人和人之间,伤害人看你伤害到什么程度,是吧!有些罪是容易原谅的,有些罪是很不轻易原谅的,分轻重。淫、杀、盗、妄在佛门里面是重戒。淫戒好理解,杀戒也好理解,盗戒也比较好理解。什么叫盗?佛门下的定义是不与而取,谓之盗。我不想给你的,你想方设法夺取了,这就叫盗。不是一定背着我拿走了,你采取恐吓的手段把我吓坏了,赶紧送给你,这就叫盗。或者你绕山绕水把我给绕迷糊了,本来我挺清醒的,被你绕来绕去,我都不知道我是谁了,也送给你了,这也叫盗。或者你乘我手舞足蹈开心得不得了的时候,忘乎所以的时候人得意的时候嘛,开心的不得了得时候,有人就乘机了嘛看到对方高兴了,把你那块表送给我吧,好好,送给你吧。几分钟一过,清醒过来,哎哟!捶胸顿足舍不得,这都叫盗,都属于不与而龋这些都好理解,那这个妄语是什么?妄语在佛法里面称之为重戒,为什么它会严重到这个地步?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这样的妄语戒。大家对这个文字一下子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