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__第四讲
《六祖坛经》第四讲
上一讲我们讲到五祖大师把所有跟他学佛的弟子门人召集起来,布置了一个功课。一个什么功课呢?就是让大家把自己学佛的心得体会拿出一个报告来。这个报告如果见地非常了不起,就传给他第六祖这个位子。这个功课不简单!把这个功课布置了以后呢,经文是这样的: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诸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这一段经文。五祖大师布置功课以后,大家听了五祖大师上面的开示以后,从法堂里面退出来,私下里就交头接耳了。说我们这些人呀,不需要那么费尽心思了。不要去想了,作什么偈呀,写什么报告呀,有什么心得体会呀,不用那么麻烦了。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我们大家当中最了不起的就是神秀法师了。神秀法师他是我们的教授师。教授师在佛门里面是一个专门的职务,也是一个学位,相当于学校里面的教务长。大家都说神秀法师是我们的教务长,我们大家都跟着他学,我们大家各方面境界没他高,肯定是他得了,没话说了。我们也不要去穷思苦想,编来编去编一些偈颂出来,有什么用啊!而且还枉用心力,相当于白费心机。这些人就达成一个共识好了,我们以后就跟随神秀大师学佛法就可以了,不用劳心劳力写什么偈颂了。这段经文很有意思。大家对五祖大师布置的这个功课是这么反应的。古往今来大概都这样吧!没有承当力,没有承当的勇气,也不敢承当,所以面对这个功课大家都偃旗息鼓了。神秀大师呢,他有反应了。经文:神秀思维: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神秀法师他就想了,大家都看着我呢,都认为我是他们的教务长,他们大家不作,我可要作,我如果不作一个偈颂出来给五祖看的话,我的境界五祖大师不知道。学佛的境界要通过一个表达流露出来。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这几句话很关键。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这是古时候高僧大德经常提到的一个比方,相当于草民造反一样。在过去封建社会打这个比方很恰当,相当于一个莫名其妙的草民突然之间跑到一个山头说我就是皇帝了,这样说法是要被杀头的,一点不开玩笑的。你不能说把你抓住了你说我是开玩笑的,我是说着好玩的,这种玩笑是不能开的。凡心夺其圣位就是这个意思。就相当于一个凡夫,一个草寇莫名其妙说他自己就是天子了,如果怀着这个心就跟那种人一模一样没有什么差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如果不写一个偈颂出来,五祖大师不知道这么多年我跟随他学佛法的境界,实在是太困难了。经文记载就这么几句话。学佛要承当啊,不能承当你的这个魄力、进取精神都出不来的。以前我们有这么一个笑话,大概在十二三年前,那时候有二三十个学僧,初出家三年、五年的都有,我给他们上课,有一次我就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写一篇文章出来。通过一段时间佛法的开示、学习,我想看看他们对事情的承担。我布置了一个功课是什么呢?写一篇文章。长短你自己定,怎么写都可以,佛法不论长短,只要你写出功夫来。我说假如我是方丈,就是这个题目,假如我是方丈。你如果是方丈你有什么施政纲领,你怎么带领大家,在弘法利生方面也好,自修方面也好,利他方面也好,你有什么想法。布置完了,今天布置完明天交,交上来我一看,好几篇是这样写的:假如我是方丈,阿弥陀佛,师父,我不敢当。或者说师父,我很惭愧,不敢当。这样谦虚就用得不伦不类了。这个地方不需要你这样谦虚,你得说出对这件事情你自己的看法、想法。老师在很多问题上不一定都超过学生,一百个学生发挥他自己的想象,同样一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