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__第三讲
《六祖坛经》第三讲
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是很苦恼的世界,充满苦恼。但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众生,没有认识到它苦的地方,反而以为这个世界很美好,不以苦为苦。已经够苦了,但是没有认识到,这个知见上还颠倒。佛法说我们这个世界众生的知见是颠倒的。颠倒,如果往深处讲就太深了,我们就从一个很浅显的角度来看看什么是颠倒。颠倒就是错乱:就是把正的认成不正的,把好的认成不好的。从我们生活中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看出来。认苦为乐,认不干净为干净,认不永恒为永恒。再说简单一点:非要等到生病了才知道健康的重要,非要等到父母去世了才知道需要孝顺父母,非要等到朋友失去了才知道朋友的珍贵,非要等到坐牢了才知道自由的重要,非要等到方方面面都很糟糕了才知道早不这么做该多好!所以,我们的孝心是在父母去世后才显得自己很懂孝心,我们的珍惜是要等到朋友失去了才谈特谈珍惜朋友,乃至我们的爱心是献给疏远的人,不献给亲近的人,这些都是颠倒。由于这些颠倒,导致我们的生活更苦,苦了再颠倒,颠倒完了再苦,这就是轮回了。因为如此,六祖大师教我们要离苦得乐,要乘上一个智慧觉悟的大船,让我们的身心都达到一个快乐的境界,所以才说了一开篇那一句话:善知识,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密。接下来六祖大师说了,大师良久复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里惠能大师说了十六个字,可以说是整部《坛经》的纲领,修行纲领。因为它是纲领,所以怎么解释都不为过。我们找一个窍门来理解这句话,菩提自性,本来清净,是说我们这个自心、本性,但用此心,就可直接了当的成佛。把这其中几个字换一换我们就找到窍门了,菩提自性,我们本来不清净,但用此心,歪了成魔!!直了就成佛,歪了就成魔了。从这个角度我们看出这几句话的窍门所在!接下来六祖大师说: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这句话是六祖大师在跟大家讲:请大家留心听我讲述我怎么出家、怎么学佛、怎么得法、怎么到今天,这是一句开场白。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能就是我自己的名字惠能,严父就是中国文化当中对父亲的敬称。严父、慈母,过去的人互相问候,问令尊、令堂,然后回答家严、家慈,家严就是我的父亲,家慈就是我的母亲,这是一种尊重,也是应该有的修养。本贯范阳,就是我的籍贯是范阳人,范阳是现在河北的涿县,是河北人。左降流于岭南,六祖大师的父亲曾经当过官,左降这两个字讲得很妙,过去讲右边为大、左边为校有一个现象每天都看到,在新闻里,国家领导人在接见外国元首访问的时候,这个坐位置不是乱坐的,什么地方为主,什么地方为客,主人不会跑到客人的位置上去坐,主人是坐在大的位置上,客人坐在小的位置上,大小就是论左右。左降就是被免官了。免掉他的官,还把他们这一家人,过去叫流放,或者叫谴送,从一个地方遣送到另一个地方,遣送到新州那个地方去做百姓,就在现在广东省广州市那个地区。此生不幸,父又早亡。我很不幸,我年幼的时候父亲就早亡了。六祖大师在三岁多的时候他爸爸就去世了。老母孤遗,移来南海。他的慈母带着六祖大师移居、搬家到南海。南海不是我们说的现在的这个南海,确切一点说就是现在广东靠近海南的那个地方。艰辛贫乏,于市卖柴。家里很穷,靠打柴过日子。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有一天一个客人跟我买柴,我就给他送柴,送到客店里去了。客收去,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我送完柴禾,收到钱,转身回来的时候,看见一位客人正在诵佛经。能一闻经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即开悟。惠能大师听到客人诵经诵到这八个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经文叙述到这里就是简简单单这么一小段,就算做一个交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