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讲记__第四讲
题说不定有些学生的答案就超过老师的想象,超过老师的水准。你要去激发学生对那个事情的判断力,他的主观主见,有主见的人就很可贵。如果这个老师很死板,老师说万里无云,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写万里无云,如果哪一个学生写一碧如洗就不行,那是这个老师不行,不是学生不行。万里无云也好,一碧如洗也好,都是描写蓝天,都是描写那种晴空万里的境界,为什么要一百个人整整齐齐说万里无云呢?开智慧怎么开啊?如果整整齐齐说万里无云那叫禁锢智慧,一潭死水,死气沉沉,未老先衰就成那个样子。所以这个地方五祖大师叫大家作偈,大家自己不愿承当,自己不愿承当就不怪别人了。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供奉卢珍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流传供养。法堂旁边有一段走廊,走廊的墙壁上面打算请一个居士叫卢珍,这个卢珍在朝庭里面担任一个官职,这个官职名称叫供奉。这个地方读经文,大家不要搞错了,供奉两个字不是拿一个什么东西去供奉,这个地方的供奉是一个官职名称。卢珍是一个居士,他担任这个职务。打算请这个卢珍居士,他大概是画画画得比较好,请他画[楞伽经变相图]和[五祖血脉图],什么叫血脉图?就是一代传一代,佛法里面的传承图称之为血脉图。流传供养,那个墙壁上面打算画这么一些图画。神秀法师他作偈成已,他把这个偈颂作好了。这个偈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偈是佛门里面专用的、常见的一种文学体裁,既不是诗又不是词,有时候押韵有时候不押韵,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也可以。比方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首偈有时候四句,有时候六句,有时候八句,有时候每句四个字,有时候五个字,有时候七个字,这个字数不一样,这是佛门里面常见的文学体裁。神秀法师做好一首偈,数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体汗流,拟呈不得。可见这个份量不一般。他作好一首偈,几次想交给五祖大师看,可是走到法堂面前了,心中恍惚,遍体汗流,可以说六神不安,汗都出来了,这是一种真正用功夫的一种自然现象。只要是下功夫修行都会出现这样一些大同小异的现象。当然不用功的人就会想,哪有这样严重?至于这样吗?心中恍惚,遍体汗流,达到这样的境界!我讲一个事情,佛门里面禅堂打坐参禅参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参到非常用功的程度,走路都互相撞的。大白天互相走路,一个从这边走过来,一个从那边走过来,咣撞上了,看一下,回头走了。不理解的人,唉呀,这个和尚学佛已经学傻了!撞得不知道疼了!念佛参禅他会参到这种境界,这很正常的。前后经四日,经过了四天,一十三度呈偈不得。十三次想去交给五祖看都没有这个勇气。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著,从他和尚看见,忽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数年,受人礼拜,更修何道?这时候神秀法师他想:算了,不如我就把这个偈写在走廊的墙上,改天五祖大师从这经过的时候他看到了,看到了他如果说:好,可以。那我就出来恭恭敬敬礼拜,说这就是我写的,如果说不好,那我就很惭愧了,我这么多年学佛就枉学了,而且非常非常自责,我这么多年受人礼拜供养,非常不好意思,对不起信士的供养!这就是一个修行人随时随地都要具备的一种心念。所以佛门是讲报四恩,报四恩不是跑到殿堂上做功课的时候念给佛菩萨听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不是念给佛菩萨听,是念给自己听,佛菩萨才不要听你的呢!是夜三更,到了当天晚上三更天了,不使人知,自执灯,书偈于南廊壁间,呈心所见。到了晚上三更天,神秀法师自己拿着一个灯,大概是蜡烛或油灯,拿了这么一个灯,拿了毛笔就写在那个墙上。这个偈是怎么写的呢?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千古流芳这两首偈颂,神秀大师和惠能大师这两首偈颂,可能佛门里面所有的偈倾都没有这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讲记__第四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