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__第一讲
样,玄奘大师用八个字来回答说,龙蛇混杂,凡圣交参,龙和蛇混杂在一起,凡和圣掺和在一起,这是玄奘大师的原话。那个时候是像法时期。唐朝时期,按照佛法的三个时期算是像法时期。佛陀住世时的那一千年是正法时代,一千年以后第二个一千年是像法时代,第二个一千年以后还有一万年是末法时代。唐朝正好是像法时代,像法时代的玄奘大师回答皇帝这八个字。其实这八个字并不是什么贬义词,它就是一个很客观的中性词,正法时代可以说都这样。问题在哪里呢?在于比例和里面的含义。龙占多少比例,蛇占多少比例,凡占多少比例,圣占多少比例,什么样的龙,什么样的蛇,什么样的凡,什么样的圣,问题在这个地方,有很大的差别。这是玄奘大师回答唐太宗的。末法时代可能这句话体现得尤为突出了。因为有这样一些客观现象出现,所以自然而然在这之前,在这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也是《坛经》里面多次提到要让我们警觉的一个事情,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情,这个弯绕不过去,一定要面对的事情,什么事情?就是法难!法难是什么?就是佛法的灾难,就是佛法遇到的劫难。这是不得不面对的。在六祖大师之前,在六祖大师之后都出现了,非常有名的三武一宗。三武就是三个皇帝都带一个武字,简称为三武。魏太武帝,北魏时期,也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北朝是对头,对头就是同时出现的,南朝出现了,北朝也出现了,以长江为界,你打我我打你。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那是北朝的五个朝代;南朝宋,齐,梁,陈这四个朝代;北魏出了一个皇帝叫北魏太武帝,他发动了一次灭佛运动,消灭佛教的运动。怎么消灭呢?经书要么烧毁要么查封,佛像要打掉,寺院改做其他用途,出家人统统回家,财产充公,就是这样的运动。这个运动是暗无天日的,不是几个和尚受损失,那是全国上下都受损失。北魏太武帝发动了一次,北周武帝也发动了一次,这两次在六祖大师之前。由于这两次的灭佛运动,可以说从宏观到微观起了非常大的震撼效应,引起了方方面面的反思,佛门的高僧大德也在反思。在这之后,又发生了两次,唐武宗,就发生在唐朝了,唐朝的中后期,唐武宗发动了灭佛运动。再到后来呢,唐朝灭亡以后,五代十国,进入宋朝那个过渡期,又出现了一个灭佛的皇帝,叫后周世宗。后周,梁唐晋汉周,就是五代时期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如果我们套用一句话说,就相当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面说的一句话,叫做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复后人哀后人而已。什么意思呢?前车之鉴后人来总结,哎!悲哀啊,悲哀啊,总结完了以后自己还不吸取教训,又让后人来对他说哎!悲哀啊,悲哀啊,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复后人哀后人而已。这也是一个总结,这个总结也在佛门。为什么会发生三武一宗灭佛呢?原因多方面,总结下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内忧,一个外患。内忧忧什么呢,就是我前面说的凡圣交参。再说明白一点,佛门出了很多狮子虫。释迦牟尼佛说的,佛教本身本体像一头智慧的狮子,比喻成一头智慧的狮子。狮子是不容易被征服的。但是谁可以把它征服呢?它自己身上长虫,出败类了。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就是吃狮子的肉,喝狮子的血,狮子最后轰的倒下了,这是释迦牟尼佛讲的。因为有内忧,然后还有外患。外患是什么呢?挺有意思的。个外患,皇帝信佛法,大臣信佛法,大家都来信佛法,寺院经济膨胀了,发财了,有钱了,有钱了就有问题了。所以有这么一句话,我们在佛菩萨面前拜佛的时候,在信佛的时候,不妨想一想。想什么呢?师父啊,我早就看空了,我都不爱财了,真的不爱财了吗?我捡到十块钱,我都送警察了,你捡到十万块钱送不送警察呢?眼睛是黑的,银子是白的,放在口袋里是蛮可爱的!(众笑)我出家没多久的时候,我有一次回四川,有一个我的老乡,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