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坛经的明心见性_照贤
略论《坛经》的明心见性
作者照贤,江西佛学院预科班学僧
一、《坛经》的思想及其影响
《坛经》中详细的讲了明心见性的问题。他一开始就把其主要思想归纳为: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说明自性即在自心中。要想见到自己的真如本性,就必须从明“心”上着手。
《坛经》是六祖惠能大师将印度佛教文化与中经传统文化融合的结晶,他既保留了佛陀原始的“以心印心”的禅法思想。因参与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他把佛教的禅法思想更加民族化、系统性、通俗化、大众化。因在禅法上的发展,建立了真正的中国禅宗,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中国祖师顿悟法门的根本源流。是佛弟子明心见性的法宝。是研究文学、哲学的一个宝库。
二、明心与见性
《坛以》在般若品中云: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
菩提般若之智,也就是佛性,本来我们就具有。因我们人人本具佛性,所以人人都可以成佛。但我们是业障凡夫,有我执和法执。被种种的现境与外像所迷惑,对种种现前的东西有贪求和厌弃。用我们的自我意识,不管对何人都从自我的角度去分析、判断。这种不管什么都以“我”为中心的主观态度,就会有得有失,爱与恨等等自我观念的前后矛盾、自我想法的彼此冲突。这就是烦恼,也就是“迷”。因为迷惑,没有见到自己的本有真心。所以认为种各现前的假像是真实的。惠能大师告诉我们因为有了迷惑,就必须要有大善知识来开导我们。大善知识通过修行,已经见到了自己的真如本性。他们是过来人,知道怎样修行才能见到自己的本有真心。六祖惠能大师说是开示我们明心见性的一位大善知识。他在《坛经》中具体的阐述了怎样才能“明心见性”。
惠能大师闻五祖弘忍大师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言下大悟。见到了自己的本有真心。从息性流露,接连说了五个何期自性: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五个何期自性,具体深刻的说明了自性的内涵。我们的自性本来说清净无染、不生不灭、本自具足、没有动摇。那为什么我们的心是那样的污染?而且时刻生灭,是那样的飘浮不定呢?那是因为:
“自性能生万法。”
也就是六祖所说:
“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自性能含万法,万法在诸人自性中”。
万法,即众生的生、老、病、死;万物的生、住、异、灭;世间的成、住、坏、空;人间的悲、欢、离、合;心理的喜、怒、哀、乐。我们的本有真心被这些所迷盖。我们所见到的、遇到的、想到的都与自己的切身利益连在一起。加入“我”的思想、见解、观念而进行判断。一切都是我们这颗被污染的“心”在作崇。惠能大师说:“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所以要见到自己的真如本性,就必须从自己的“心”着手。
惠能大师说完五个何期自性,接着又说: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一个人如果不能够认识自己的本有真心,不知道自己本具佛性,不知从自己的“心”着手。就算他学法修行,也不能成就。祖师们说“心外求法,是名外道”。所以只有认识到万法唯心,不随境界转,见自本性,即与佛无异。祖师大德们说了很多如何见自性的法门。都是从“心”着手。如“四念处”、“四无量心”、“数息观”等都是使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