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由品十七至三十二
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在这一段中,五祖说明衣钵为争端,所以指示惠能「止汝勿传」,衣钵只传到了六祖这一代,以后就不再传,只传法、密付心印。
过去的祖师不但传付心印,同时还要传授衣钵,以表征信。达磨祖师初来东土的时候,一般人还没有深信顿悟自心的法门,所以必须传衣,代表这是从佛陀一直传承下来的,以信物为凭证,代代相承,一代承传一代。「法」则是以心传心,不同于衣钵相授。以心传心,怎么传呢?不是给一个东西,而是「皆令自悟自解」,要自己契悟这念心,要自己去了解这念心。不但现在如此,从过去古佛以来,佛佛惟传本体,都是传佛这念心,从过去佛到现在佛,乃至于历代的祖师,都是传这念心,没有差别的。
「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衣钵是争夺的祸端,如果继续再传衣钵,将会危及性命。命如悬丝,就好比吊在空中的丝线摇来晃去,没有一个安住的地方,没有办法安定下来。「汝须速去,恐人害汝。」五祖大师更进一步地嘱付六祖,必须赶快离开这里,因为恐怕有人为了争夺衣钵而伤害六祖的性命。
惠能启曰:「向甚处去?」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驿,祖令上船,五祖把橹自摇。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祖云:「合是吾渡汝。」
惠能启曰:「向甚处去?」惠能请问五祖:「我应该向什么地方去弘法度众?」祖云:「逢怀则止,遇会则藏。」「怀」是个地名,就是怀集,在广西苍梧。「会」是四会,位于广东。五祖说:「到广西怀集的地方就可停留,到了广东四会的地方则要隐藏行踪。」
惠能三更领得衣钵,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惠能在三更时分领得衣钵后,对五祖说:「我原本是岭南中的人,向来不熟悉这里的山路,如何才能走得出江口呢?」五祖言:「汝不须忧,吾自送汝。」五祖说:「你不必担忧,我亲自送你一程。」祖相送直至九江驿,祖令上船,五祖把橹自摇。五祖相送一直到九江驿,准备搭船渡河时,五祖让惠能上船,亲自把橹摇船。过去,渡河用木船,橹是在船边拨水使船前进的器具,比桨大。惠能言:「请和尚坐,弟子合摇橹。」这是惠能对于五祖的一番恭敬,表示应该由弟子自己把船渡离岸。祖云:「合是吾渡汝。」五祖说:「这个时候正是我来度你的时候了。」五祖是藉事来表理,表面上看来是我在度你,怎么度呢?就是说法使你心开意解。
惠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惠能生在边方,语音不正,蒙师传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
惠能说:「迷的时候由师父度,悟了就要自己度;度的名称虽然一样,但用处却有所不同。我生长在偏远的地方,讲话的语音不正,承蒙师父传授心法,现在已经开悟,应当自性自度。」师父的开示好比指路碑,弟子能够把心安住下来,这才是自己度自己。懂得检讨反省,把种种过失改正过来,保持心的清净,保持善念,最后善念也不执着,这就是「只合自性自度」,只有自己才能度得了自己。由善念到无念,时时安住实相、安住正念,这样就是自己度自己。古德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父将种种的道理传授给大众,引导弟子入了门,之后的修行就要靠自己。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心当中的烦恼是由自己造作,妄想也是自己起心动念所生,欲脱离烦恼、妄想,只有自己返照自心,安住善念、安住无为,因此「只合自性自度」。
(二十)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