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行由品一至十六
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身好象菩提树一样,心宛如一面镜子。菩提树要浇水、拔草,枝叶才会长得茂盛,将来才会结菩提果,也就是要时时刻刻持戒清净的意思。身持戒清净,以戒法、善法来长养菩提树,将来就会开菩提花、结菩提果。这念心好象镜子一样,镜子有了灰尘,一方面要将它擦掉,二方面保持镜子不沾灰尘。「勿使惹尘埃」,擦了以后,始终保持光明,绝对不让它再沾上一点灰尘,意谓着我们要经常检讨、反省、观照,使这念心不打妄想,不起贪、瞋、痴,不患得患失、不贪名贪利、不说他人是非;否则,镜子就会沾满灰尘。这句话就如同四正勤:「已生善念令增长,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恶念令灭除,未生恶念令不生。」四正勤也就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道理。

    修行要调身、调心。身要如何来调适?就好象种树一般,种下树芽之后,若不拔草、浇水、施肥,树就长不大。拔草、施肥的意思,就是要持戒清净、修善断恶。调心的方法在于这念心时时要检讨、反省,不起贪、瞋、痴。有了灰尘,要立刻忏悔、检讨、反省,把它擦掉,这是一个渐次修证的道理,依据这个道理修行用功,也能契悟菩提。

    秀书偈了,便却归房,人总不知。秀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难测。」房中思想,坐卧不安,直至五更。

    神秀大师在回廊的空白墙壁上写了偈颂,便回到自己寮房,所有的人都不知道究竟是谁写的。神秀大师又想:「五祖明日见到此偈,如果很欢喜、很高兴,认为合乎祖意,就证明我与祖师的心法、佛祖的心印有缘。假使五祖说我作的偈子离了道、离了法,还没有悟道,自然是我迷失了自心,是我过去的业障深重,不应该得法。」「宿业」就是过去的业,业有善业、恶业、定业、不定业。烦恼称为障,有了烦恼,就会障菩提、障涅槃。所谓障重,就是因为过去的宿习业感,所以没有智慧。「圣意难测」,就是指佛祖的心意,这念心不容易猜测出来。因为这念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念心──圣心,是绝对的心,起了一念,就不是圣。所以,不但不起念,还要了了分明、处处作主,这念心没有烦恼、执着,就是圣。神秀就在寮房当中思考这些问题,心始终无法定下来,所以坐卧不安,一直到五更时分天快亮时。

    (六)950723

    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不见自性。天明,祖唤卢供奉来,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门人炷香礼敬,尽诵此偈,即得见性,门人诵偈,皆叹善哉!

    神秀将偈子写在壁廊上之后,一直到五更还睡不着。此时「祖已知神秀入门未得」,五祖已经知道神秀没有契悟本心、没有见到本心本性。天明时,五祖找来了卢供奉,准备请他在南边走廊的墙上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这时忽然看到廊上有神秀所写的那首偈子,于是对卢供奉说:「供奉!不用画了,劳驾你远道而来。经上说:凡所有相,都是虚妄不实的。所以只要留下这首偈语,给有因缘的人来诵持就好了。能够依照这首偈修行,可免堕恶道;依照这首偈修行,也能获得很大的利益。」

    大众看到墙上的这首偈子,对于修行的方法必然有所了解,比血脉图还有利益,所以五祖请供奉不用作画了。「但留此偈,与人诵持」,诵是口诵,持是严持勿忘,不但口持、心持,而且要依这首偈语来行持,如此则有大利益。「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这句话有深有浅,从浅处来说,依此偈修,不但不堕恶道,还有大利益,可得人间富贵;由深处来说,则是能超凡入圣。

    「令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行由品一至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