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行由品一至十六
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遂启祖言」,马上就启禀五祖大师,听了《金刚经》而开悟的境界。「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是说我们的自性本来就是清净。「何期自性」,何,就是哪里;期,就是期望,也就是在哪里找自性呢?「本自清净」,本来就清净,不需要去澄念,不需要去息妄想,不需要去断烦恼,一切都是本自清净!一般人希望见一个清净心、得一个清净心、证一个清净心,但清净心若是可得、可证,就不是本具的。

    有的人听了又想:「既然是本来清净,那我们为什么还要修,还要断烦恼?这又讲不通了啊!」没有讲不通,因为如果不是本自清净,再怎么去修,也没有办法见到清净的这念心。譬如铁里面本来就有钢,假使铁里面没有钢,想要把铁炼成钢,也是不可能的事;因为里面如果本来没这个性,再怎么去造作,也造就不出来。心虽然本来是清净的,却被妄想、烦恼染着,正如铁里面虽有钢性的存在,但还有其他的杂质,只要经过千锤百炼后,铁就变成钢了。这个心虽有无明、烦恼,但是无明、烦恼里面仍有清净心,现在只要不起无明、不生烦恼,当下这念心就是清净的。

    惠能大师经过五祖最后的一番启示、一番磨炼,六根寂然,六根不动了。这念心和他过去没有悟以前,天天为了油、盐、柴、米、酱、醋、茶,上山打柴、卖柴、买米尽孝,还是同一念心。只是在过去,心生分别、心生执着,而现在通身放下了。过去是妄想分别,现在是无住生心,过去也不想,现在也不想,未来也不想,也就是超脱了攀缘的心、执着的心,所以顿悟自心,不同于渐修。佛法当中有渐修的法门,有顿悟的法门,现前所说的这个法门就是顿悟法门,当下契悟了清净心,契悟了无为心,契悟了菩提心,立刻就能超脱。

    一般人会想去「找」一个清净心,事实上清净心是找不到的。举例来说,烦恼就好比波浪一样,如果要找到水,就不能把波浪去掉,因为波浪的当体就是水啊!所以不需离开烦恼,另外去找个清净心,烦恼的当体就是清净心,只要现在不起烦恼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自性不但清净,而且还是不生灭。众生心则有生有灭,例如我们从早上开始,「起床」是一个念头,动了一下就是生;穿衣服时,起床这个念头就没有了,这不是灭了吗?穿衣服这念头不是又生起来了?衣服穿好了,马上接着又穿袜子、穿鞋子,穿袜子这个心生起来,穿衣服这个心又灭掉了。袜子穿好了又穿鞋子,穿鞋子这个心生起来,穿袜子这个心又灭掉了。鞋子穿好后接着漱口,漱口这个心生起来,穿鞋子的这个心又灭掉了。我们从这当中观察,每一个人从早上到晚上,就是这种生灭的心。所谓「众生心」,就是念念不停的生灭,所以人有生老病死,因为从小到老,这念心都是不断地生灭,等达到一个阶段,这一生就结束了。

    为什么心始终都在生灭呢?因为跳脱不出时间、空间、人我、是非,把世界当作一成不变的,并且在这当中起分别、起执着,所以就是生灭心,属于众生境界。何谓「众生」?因为心有众多的生灭,所以称为众生;又因为有众多的生灭,也就形成众多的生死。假使未悟本心,不管是念佛也好,持咒也好,所修的都是属于生灭法门。既然是生灭,就不容易得到三昧,不容易得到禅定。

    我们从早到晚有八亿四千万个念头,也就是有八亿四千万个生灭,从生到灭、从灭到生,时时刻刻都在生生灭灭,这是大的、粗的一种生灭。再深一层探究,这念心的生灭当中又有生灭,大的生灭包含小的生灭,小的生灭又再包含更微细的生灭。譬如现在想要喝茶,这是一个念头,刚刚一动喝茶的念头,这个心就「生」起来了,然后继续再想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行由品一至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