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行由品一至十六
茶,这个心就在这里相续不停,这就是「住」。念头相续不停,始终想着这件事,念头就一个接一个相续。然后,把茶送到口中,觉得很不错,还是喝茶的这念心;喝到不想喝了,然后把茶杯放下,又去做其他的事情。所以喝茶是一个念头,喝了茶以后再去读经,喝茶的这个心灭掉了,看经的心又生出来了。可是,喝茶、读经的心是同一个吗?这当中是大的生灭,但其中又有许多个小的生灭。

    什么叫小的生灭?小的生灭,就是「喝茶」是一个「生」,里面又有:生、住、异、灭四个相在迁流变化。喝茶这个心是「生」;继续想到一定要喝茶,这是「住」;喝了第一口很不错,但是喝第二口感觉变了,前一口和第二口的味道不一样了,这是「异」;喝到不想喝了,把茶杯一放,然后再来看经,喝茶这个心就「灭」掉了。所以,想喝茶这是一个心,这个心的念头当中,又有生、住、异、灭四个小的念头。

    契悟了这念心,就没有这些琐琐碎碎的事情了。既然没有生灭,就没有生死,「顿悟自心,直了成佛」就是如此。所以「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我们契悟了这念心,就不是生灭心了。

    (十三)950910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这念心既非生灭,又是清净,更重要的是这念心不是父母亲、阎王小鬼给的,也不是佛菩萨给的,而是本自具足。正因为是本自具足,所以佛法所说的道理是最尊、最贵的。而我们求道,也就是要求一个无上道。

    惠能契悟了这念心是本具的,和释迦牟尼佛所说的道理完全是一样的,法尔如是,本自具足。「法尔如是」,就是如此的,就是本自具足。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道的过程中,上半夜是有修有证,中半夜还是有修有证,到了后半夜则是无修无证。为什么是无修无证?契悟本心。一看天上的星,马上就觉悟了,说道:「奇哉!奇哉!一切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证得。」正揭示一切众生都有这念清净心,所以惠能大师所悟是与佛心相应的。

    师父在这里说法,诸位听法的这念心是本自具足的,因为是本自具足,所以是不生不灭,不用再去追求;若是求到的属于有所得,有得必有失,有成必有坏。我们要如何修?不起心、不动念,不起烦恼就是修,把坏的习惯统统改掉就是修。但是有人可能会误解:「既然不起心、不动念,人不就像木头一样,也不对呀!」所谓不起心、不动念,是告诉我们一个入处,从这个方向来契悟。契悟「本自具足」之理,了解这念心是真空、是妙有,是活活泼泼的。

    本自具足是「体」,就像活水的源头一样,体不妨碍用,用也不能离开体。体不碍用就是不妨碍我们的作用,什么作用?心的作用。心起善念,就是好的作用;心起恶念,就是坏的作用。契悟了自性,就能作主,只起善念,不起恶念;不但是起善念,起了善念以后,起善念这个心也要归于「本自具足」的心之体,就是无念。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起心动念是本自具足,不起心动念也是本自具足。

    惠能大师悟了这念心,悟了无为法,故云:「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不要在外面东求西找了,因为一切法不离自心。所以「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到头还自懊。」离开本自具足的心,另外去找一个佛、找一个法,如同日中找影一样,始终是找不到的。所以打坐时,看到的种种境界都是从本自具足的这念心反映、变化出来的,因此不要管它。只要不管,那些境界统统归于自心,就能真正得到自在。

    所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不要去外面找。只要安住这念心,不要打妄想就好。面对一切境界,要觉察、觉照、觉悟。觉察自心当中有没有烦恼?有没有人我是非?觉察了以后,要觉照,把这个烦恼化掉,觉照了以后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六祖坛经简介 >六祖坛经目录 > 行由品一至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