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四、苦闷灵魂的呼声
却颇积极;丢去玄言,专崇实际,这便是我所企图的生活。

    这也就是他所说的“转向”。在信中他对自己的刹那主义做了这样通俗的解释:我的意思只是说,写字要一笔不错,一笔不乱,走路要一步不急,一步不徐,呷饭要一碗不多,一碗不少,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有不调整的,总竭力立刻求其调整——无论用积极的手段或消极的手段。每一刹那的事,只是为每一刹那而做,求一刹那心之所安;虽然这一刹那所做与前者刹那,后些刹那有影响,有关联,但这个关联在我是无大关系的。我只顾在那样大关联里的这一刹那中,我应该尽力怎样做便好了。这便是所谓从小处下手。

    随后,他又给俞平伯去信,继续探讨生活问题,进一步解悉自己的刹那主义。他说:我的意思只是生活底每一刹那的趣味,使我这一刹那的生活舒服。至于这刹那以前的种种,我是追不回来,可以无用过问;这刹那以后,还未到来,我也不必费心去筹虑。我觉我们“现在”的生活里,往往只“惆怅着过去,忧虑着将来”,将功夫都费去了,将眼前应该做的事都丢下了,又添了以后惆怅的资料。这真是自寻烦恼!

    我现在是只管一步步走,最重要的是眼前的一步。他最后结论是:“我的刹那主义,实在即是平凡主义”。这在哲学上说,也即他所认定的,“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的中和主义”。所谓中和主义其实就是儒家的中庸思想,“中者,天下始终也,而和者,天地之生成也。天德莫大于和,而道正于中”①。实际上是追求内心感情的节制与适中,侧重对立面的调和与统一,安于自我满足,追求安定和谐。这种思想后来曾给他带来无穷烦恼,但他那种不务空想,不甘沦落,执着地“只管一步步走”的务实精神,却表现出难能可贵的坚实风格。在台州斗室中,他将纷乱的思绪幻化为生动形象,借助想明的羽翅,谱写自己的心曲。

    寂静的家庭也有热闹的时候,那便是学生的来访,朱自清教学认真,循循善诱,对人和气,同学都喜欢和他亲近。或在夕阳斜睨的傍晚,或在灯光溶溶的良夜,他们时常来到他的书房,向他请教问题,翻阅堆积在案头的新书报,十分融洽。12月的一天,当学生们又来到他家时,朱自清拿出最近写成的长诗《毁灭》的原稿,同学们一看,是分行写的,如果把稿纸粘接起来,足有两丈长。朱自清对他们说,自己因功课忙没有时间抄,同学们立即表示愿意效劳,乃于课余时间帮他将稿子誊清。朱自清看后认为这样很费版面,乃将它改为散文形式,寄给《月报》。

    长诗一开头便勾勒出诗人的自我形象:白云中有我,

    天风的飘飘,

    深渊里有我,

    伏流的滔滔;

    只在青青的,青青的土泥上,不曾印着浅浅的,隐隐约约的,我的足迹!

    我流离转徙,

    我流离转徙;

    脚尖儿踏呀,

    却踏不上自己的国土!

    在风尘里老了,

    在风尘里衰了,

    仅存的一个懒恹恹的身子,几堆黑簇簇的影子!

    幻灭的开场,

    我尽思尽想:

    “亲亲的,虽渺渺的,我的故乡——我的故乡!

    回去!回去!”

    这就是朱自清自己长期以来潜伏于心中的“丝毫立不定脚跟”的“空虚”感。他不愿长此以往地飘忽在白云天风之中,沉溺于深渊伏流里头,立志要脚踏实地,埋头走去。这是积极的否定,深刻的反思,也是“专崇实际”的必要步骤。接下去长诗有六个层次,是毁灭的展开,纠缠的摆脱,诗人通过奇妙而独特的想象,使郁积在心灵深处的复杂思绪,得到形象化的表现。那里有“茫茫的淡月,笼着那静悄悄的湖面”,有“雪样的衣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朱自清传简介 >朱自清传目录 > 四、苦闷灵魂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