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论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特点
军的错误指导和纷争,但陕甘边根据地的党和红军都以革命事业的大局为重,服从党的纪律,维护党和军队的团结,在实践中努力奉献,以探索结果来证明是非曲直。周恩来当时常说:“刘志丹同志对党忠贞不贰,很谦虚,最守纪律,他是一个真正具有共产主义品质的共产党员。”李维汉也评价道:刘志丹“明知个人会有危险,但还是顾全大局,服从纪律”。
三、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根据地建设
刘志丹牺牲后,毛泽东曾在一次大会上这样说道:“联系群众这一条,也要用客观标准来衡量。比如,一个人死了开追悼会,群众的反映怎样,这就是衡量的一个标准。有些人高高在上,官位很大,称首长,好像老百姓都拥护他,其实这不能说明问题,要看最后的盖棺论定,要看开追悼会那一天老百姓落不落泪”,“真正的群众领袖,到开追悼会那一天,老百姓会觉得他死了很可惜,至少不会觉得死了也好,可以省下小米。刘志丹同志牺牲后,陕北的老百姓伤心得很,这说明他是真正的群众领袖”。这既是对刘志丹联系群众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刘志丹领导的陕甘边根据地群众工作的认可。以刘志丹为领导的陕甘边根据地,不仅代表人民群众利益顽强英勇地进行革命斗争,而且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根据地建设,从而获得群众的广泛拥护。
1.开展土地革命,满足农民土地要求,减轻农民负担
陕甘边区土地比较集中。南梁一带69.2%的土地是地主的,67.1%的农户是佃户。这里出租土地1.8万余亩,每年收取租粮四五千石。1930年,环县的各种摊派名目有120余种。不可思议的是官府竟然强迫农民种植鸦片,以便征收“烟亩罚款”,不种者则征收“懒款”。在边区更其特别的是剿赤捐,即剿赤军队支?一应费,“只在王拉(郎)坡附近几个村子,每日除供给国民党的军队3001人的饭以外,还要出洋30元”。还有雇工、高利贷等剥削,加上军阀混战,兵匪成灾,压得陕甘边区人民喘不过气来。
刘志丹领导的陕甘边根据地的党和红军充分注意,到了这些现象。1932年,陕甘游击队就发布布告,宣布自己的根本任务,首要一条就是“本军是贫苦工农自己的武装力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作不妥协的斗争,摧毁国民党的统治;此外明确了很多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如“国民党军阀给予工农劳苦群众一切苛捐杂税、摊派勒索,慨(概)作无效”;“帮助穷苦工农、白军士兵,起来分配豪绅地主的食粮财产和土地”;“一切文字的口头的高利贷、账债、契约,宣告无效”;“缴收白军、民团、警察的武装,武装农民赤卫队,保护自己的利益”等。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随着军事斗争的胜利,陕甘边根据地政权不断健全,尤其是南梁地区逐渐组建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在整顿和加强工会、农民联合会、贫农团、赤卫军的同时,又成立了青年、妇女、儿童等群众组织。在全面建政的基础上,陕甘边根据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长李生华回顾说:“陕甘边最早分土地在荔园堡”,当时的政策是“地主的土地全部没收,或者只留给些不好的地;富农的土地只没收出租部分,即他们自己种不了的长余土地”。当然,在开展土地革命初期,根据地由于缺乏经验和“左”倾错误思想影响等原因,分配土地存在一些脱离实际的问题。随着土地革命的深入,陕甘边根据地开始总结出陕甘边土地革命斗争的特点,这主要有:“由于陕甘边地广人稀,蚓地贫瘠,历史就是广种薄收,农民所受的痛苦,首矧是土匪、灾荒为害,高利贷、苛捐杂税的剥削,所以我们进行土地革命时,群众对于分土地并不感到多捌兴趣,而对于打土豪,分粮食、牛羊和衣物,不交粮款和租子,则很感兴趣”,“南梁地区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