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山城堡战役——结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战
的有利地区集中优势兵力,给敌主力胡宗南部以歼灭性打击;对敌毛炳文、王均部则予以威胁牵制,相机予以打击;对东北军王以哲部由于他们当时已有了不愿继续打内战的倾向,并秘密地与红军建立了某种联系,因此,则采取积极进行统一战线的方针。”①
第二,12月上旬以后,一、二两个方面军组成南路军、向南出动;四方面军四军、三十一军组成北路军向北出动,两军沿途扩红、就粮,尔后分别到达延川、神府等地渡河入晋,逼阎锡山、蒋介石与红军妥协,以便共同抗日。②如不能抗日,则第一步占领同蒲铁路作战,扩大红军;第二步如无妥协希望,东进有甚大的困难,则出至冀豫晋之交,并应计划第三步,出至直鲁豫之交,渡黄河;第四步到皖鲁;第五步到鄂豫陕,尔后再转向西北。以一年至两年完成之。目的在于扩大政治影响,扩大红军争取与南京政府订立协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三,对河西红军部队,“新计划”指示:“徐陈所部组成西路军,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准备以一年完成之”。①
“作战新计划”关系重大,十分机密,当时只是在中央最高领导层的几个核心人物中征求了意见。
11月12日,中央军委致电朱、张并告彭、贺、任,指出:因为:(一)北路军之行动,有妨碍绥东抗战及吸汤军回堵之政治上军事上不利。(二)加厚向南兵力,并使兵力不分散。(三)三个方面军一同出山西。(四)南出川陕两方面之机动。因此,我们觉得除徐陈之西路军外,其余全部向南为有利。又指示,“依照前方敌情、粮食情况,同意德怀同志提早向南之意见”②。红军向南出动前,中共中央将这一计划通报了张学良。然而张学良力主红军留在现在,“熬过一、二个月”,等待西北局势变化。
中央军委11月12日的电报对“作战新计划”作了调整,提出了加强南路军,取消北路军,三个方面军一同出山西的部署,但是其基本点即三大红军主力脱离陕甘宁苏区作新的战略转移的计划并未改变。
此后不久,中共中央逐渐放弃了这个“主力红军作脱离陕甘宁苏区准备,开始进行战略转移”的方针和计划,改取保卫陕甘宁苏区的方针,其首要原因是战场形势出现了转机。
1936年11月上旬,红一、二、四方面军进抵宁夏何家堡地区的有利地形,给追敌以歼灭性打击。但由于狡猾的胡宗南部这时不敢冒进,在原地集结兵力,构筑工事,敌第三军王均部由贺家集迂回到同心城红军阵地右翼,企图夹击红军,东北军也进至豫旺一带,同时,张国焘在这关键时刻,又“令第四军东撤了,使伏击计划又被破坏”,①因此,红军不得不放弃西征以来解放的同心、豫旺等大片地区,继续东撤。11月15日,红军进入陇东苏区,到达环县曲子、洪德一线。
红军东撤后,国民党军队连续占领了海原、同心、豫旺等地,蒋介石得意之至,错误地认为红军经长途跋涉,已不堪一击,决心集中兵力从庆阳、固原、七营、同心、中卫等地进击陇东苏区,妄图南北夹击。全歼红军于陇东苏区,进而直捣陕北。为此,蒋介石的兵力部署是:以十五路军马鸿逵部在中卫,第三军王均部在同心,第一军胡宗南部在固原以北,组成左纵队;以东北军六十七军王以哲部和骑兵军一部在固原、庆阳间,组成右纵队,共同向陇东苏区进攻。同时,还调敌三十七军毛炳文部、东北军五十一军于学忠部为预备队,由朱绍良指挥,随时予以增援。
在各部敌军中,敌第一军胡宗南部是进攻红军的主力和王牌,也是蒋介石赖以起家的本钱。该敌对于反共甚为积极,并且倚仗优势兵力和优良装备,骄横嚣张,目空一切。胡宗南自调入西北战场追击红军以来,一直未受到有力打击。因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