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山城堡战役——结束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战
现,在这种情况下,宁夏战役计划只好中止执行了。
宁夏战役计划的被迫中止,在战略上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形势,使红军主力和陕甘宁苏区均处于危险的境地。
首先,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而在靖远西渡黄河的红四方面军第五军、第九军、第三十一军被隔断了与河东红军的联系,孤悬河西,处在危险境地。宁夏战役被迫中止执行后,西渡黄河的红军部队于11月11口,经中央军委的正式命令,组成西路军,执行单独西进、打通新疆的任务。西路军在甘肃河西走廊与数倍之敌艰苦血战近5个月后几乎全军覆没。西路军的失败,是党在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过渡时期的一次重大损失。西路军之所以会孤悬河西,孤军奋战,完全是由于张国焘畏敌过右不敢执行击破南敌的海打战役的作战方针而导致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国焘为西路军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其次,使河东红军处在南北两敌之间回旋余地极小的地区。宁夏战役被迫中止后,南线敌人进占了靖远、海原、同心城以南地区,并继续向北猖狂进攻;北线敌马鸿逵、马鸿宾部控制着沿中卫、中宁、吴忠、银川一线的黄河河谷,并由北向南对红军实施挤压。敌人企图将河东红军包围并消灭于黄河以南的狭小地区。在严重的敌情面前,红军不得不放弃西征以来开辟的大片新区,逐次地向陕甘宁老区转移,以摆脱不利的形势。河东红军在敌军的追击下,处境十分困难。
再次,陕甘宁老根据地处境困难。在敌大军紧追红军的同时,东北军何柱国、董英斌两军亦由南向北对陕甘宁老根据发动进攻。据彭德怀回忆:“此时情况是很紧张的。我认为不打退敌人追击,陕北根据地没有粮食。当时保安全县只有一万多人口,如站不住脚,将被迫放弃陕北,东渡黄河,这种形势是很不利的。无论如何要挽救这种局势”。①
彭德怀的回忆,反映了陕甘宁老根据所面临的困难到了何种严峻程度;根据地外受威胁,内无粮草,红军立足困难,将不得不放弃老根据地。而放弃老区。对于刚刚结束长征的红军来说意味着一个多么痛苦的选择呵!
三、粉碎蒋介石进攻的大决战——山城堡战役的胜利
夺取宁夏的计划不能实现,使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和陕甘宁老根据地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首先,由于东北军、十七路军不愿再打内战,蒋介石酝酿着将东北军、十七路军调离西北的阴谋,这样,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十七路军在西北地区“三位一体”联合抗日的局面面临着遭到破坏的危险。
其次,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时值冬季,天寒地冻,红军的财政、粮食已十分困难,数万红军衣食无着,难以熬过严冬。1936年11月初,中共中央已着叶剑英从张学良将军处借款,以备急用。①
再次,从全国形势来看,日本帝国主义魔掌已伸向绥远,傅作义将军率部抗日,绥远抗战爆发。中共中央必须抓住机遇,实现“逼蒋抗日”的方针,变被动为主动,保存自己,发展自己,推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鉴于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共中央考虑,红军跳出陕甘宁苏区,摆脱蒋介石的包围,在流动作战中寻找机会,实现“逼蒋抗日”的方针,对当时党和红军来说都是必要的。由此,在宁夏战役计划被迫中止后,河东主力红军做战略转移,就成了当时党和红军的大局:1936年11月8日,中共中央提出了“作战新计划”,这一计划的基本点是:河东红军脱离陕甘宁根据地进行新的战略转移,其具体内容是:
第一,放弃宁夏战役计划,但11月份红一、二、四方面军主力仍然在宁夏境内的关桥堡至金积、灵武地区作战,灭敌一部后争取休息、准备。红军的作战方针是:“逐次转移,诱敌深入,尔后在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