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北红军的先河——南梁游击队的诞生
离不开当时特殊环境与形势。我们在前面讲过,陕甘边乃至西北地区的偏僻山区未经过大革命风暴的洗礼,党的影响甚微,在革命初期,从革命的实际条件出发,出于策略考虑,不命名、不打红旗可能便于活动,更有利于掩护自己。但没有命名不等于不存在这支革命队伍,暂时不打红旗也不等于没有开展革命的武装斗争。①南梁游击队一方面与我党在宁夏苏雨生部、陇东谭世麟部、陈珪璋部中从事兵运工作时掌握的武装力量根本不同,它不是在军阀部队的躯壳中发展起来的,而是完全由我党领导独立创建起来的新型人民军队;另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与刘志丹领导的太白起义的部队存在着区别,因为太白起义的部队仍然使用了军阀谭世麟的部队番号,后来又在部队遭受挫折后编入苏雨生部,最后造成了部队被敌瓦解的后果。而倒水湾整编则是我党在陕甘边第一次抛弃了一切反动军阀番号的建军行动。它向公开地“打红旗”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其意义是极为深远的。
四是紧紧依靠南梁地区人民群众,宣传群众、发动群众,为保卫人民的利益而战。人民军队是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因此,它必须和人民群众相结合,必须担负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的三位一体的任务。倒水湾整编后,南梁游击队依托南梁一带子午岭山区,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并向群众宣传革命的道路,开展了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争。人民群众用民歌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共产党和南梁游击队的喜爱之情:
半夜里来叫门,
问你是哪部分?
听说是咱们的游击队,
赶紧迎进门,……
南梁游击队的活动,使中国共产党的影响迅速在群众中扎下了根,并在陕甘两省传播开来,使反动统治者极为震惊。反动派慌忙调集军队向南梁游击队发动进攻。1931年10月,惯匪张廷芝的一个骑兵连由北向南扑向南梁二将川。与此相呼应,陇东军阀陈珪璋部的一个营及合水地主民团也乘机由南向北进犯南梁大风川。很明显,敌人企图用南北夹击的战术,阴谋将刚诞生的红色武装扼杀在摇篮之中。面对严重的敌情,刘志丹决定利用南梁一带的有利地形和良好的群众条件,给敌人以狠狠的打击。他命令第一大队北上二将川诱歼张廷芝的骑兵连;第二、三大队迎击南线进攻之敌陈珪璋部及合水县地主民团,以便粉碎敌人的罪恶阴谋。
在刘志丹的周密部署下,赵连璧率领第一大队以出其不意的战术,首战二将川。他把部队带到张廷芝部骑兵连必经的白沟口的山庄,进入梢林。选择有利地方隐蔽起来,做好战斗准备。果然时隔不久,敌骑兵连在匪营长蔺士昌的率领下直扑过来,这时,赵连璧按照刘志丹临行时嘱咐的“诱敌钻山,夺敌战马”的歼敌策略,命令一部分兵力在山上袭击敌人,诱敌向梢林追击,大部分队伍在山下隐蔽,伺机夺马。
当山上的游击队员向敌开枪袭击时,蔺士昌果然中计,他指挥着几十名骑兵顺着土坡,嚎叫着向山上追击。可是梢林遍地,灌木林阻挡,不便骑兵的行动。蔺士昌只好命令敌兵下马追击,只留下几名骑兵看管马匹。当敌骑兵连的匪徒被山上的游击队员诱进了梢林,渐渐远离战马之机,赵连璧便率领山下梢林中埋伏的游击队员乘机夺取了敌人40余匹战马,消灭了看守马匹的几名敌人。蔺士昌听见山下枪声,觉得不妙,急忙指挥敌兵向山下返身扑来,当即遭到山下、山上两路游击队的夹击,被打得屁滚尿流,死伤过半,残部连夜逃回了张廷芝的老巢靖边。
不久,奋战在南线的第二、三大队协同作战,彻底打垮了合水地主民团的进攻。陈瑶璋部营长张天禄又率领一个连举行战场起义,加入了南梁游击队。在出师受挫,损兵折将的情况,陈珪璋匪军被迫退出南梁地区。至此,反围攻战斗取得了彻底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