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西北红军的先河——南梁游击队的诞生
装的范畴。刘志丹认为,必须对这三支农民武装实行逐步改造,才能使他们成为真正的红色武装。为此,刘志丹在倒水湾集合赵连璧、杨培盛、贾生财三支农民武装和失散的我党兵运工作骨干,对部队进行整编。史称“倒水湾整编”。整编后,部队共400余人,下辖三个大队:第一大队(大队长赵连璧,副大队长刘景范);第二大队(大队长杨培盛,副大队长白冠五);第三大队(大队长贾生财)。刘志丹任总指挥,马锡五任军需。从此,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独立的革命武装——南梁游击队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中终于诞生了。由此开始了陕甘边游击战争的新阶段。因此,倒水湾整编是中国共产党在陕甘边的革命斗争从“兵运”阶段过渡到武装斗争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西北党在地区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倒水湾整编,并不是简单地把几支旧式的农民武装组合到一起的行动,而是认真改造旧式农民队伍的起点。在当时,如何在从未受到大革命风暴洗礼的陕甘边界偏僻山区,将旧式的、成份复杂的、作风松懈纪律涣散的农民武装,改造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完全新型的无产阶级的人民军队,奠定西北红军发展的基础,这是在倒水湾整编前后刘志丹认真考虑并逐渐解决的重大问题。几年的兵运工作挫折使刘志丹认识到,能否建设一支具有坚定的政治觉悟和严格的纪律观念的人民军队,是武装斗争成败的关键。因此,在倒水湾整编期间及其前后,刘志丹着重从四个方面开展建设新型的红军部队的工作。

    一是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南梁游击队成为执行革命任务的武装力量。刘志丹非常重视党对部队的领导工作。1931年7月,“早胜事件”后,刘志丹面对反动军阀的暗算,不顾个人安危,及时地保护了党的组织和从事兵运工作的党员干部。他在合水脱险前,委托同情革命的陈珪璋部警卫团长刘宝堂对我党从事兵运工作的同志加以保护,并安排张秀山负责党的工作,魏佑民负责行政工作。这样保持了与上级党委—一中共陕西省委的联系。由于刘志丹的精心安排,在三年兵运工作中保存和锻炼成长起来的一批坚强的党员军政干部在倒水湾整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倒水湾整编,中国共产党在南梁游击队中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保证了党在组织上对部队的正确领导;同时还使一批党员骨干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这些同志在后来的陕甘边革命斗争中乃至西北游击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加强对农民武装的教育改造工作,使其在政治素质上得到提高。在倒水湾整编前后,刘志丹奔走于赵连璧、贾生财、杨培盛等三支农民武装之间,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贾生财、赵连璧、杨培盛等人思想认识得到大大的提高,树立了革命思想。当时军阀陈珪璋曾以营长的职务来诱骗赵连璧,赵连璧斩钉截铁地说:“我宁愿跟刘志丹当兵,也不跟你陈珪璋当营长。”杨培盛后来在“三嘉塬事件”中曾被错误遣散回家,但他继续坚持革命,后来在合水县被国民党逮捕,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红军攻占合水后才将其救出:刘志丹对农民武装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和逐渐改造、耐心引导的方针政策为倒水湾整编创造了有利条件,保证了倒水湾改编的顺利进行。经过改编之后,这三支农民武装力量的精神面貌和性质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真正组建成为一支由我党领导的独立的人民武装——南梁游击队,为陕甘边正规红军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彻底抛弃军阀部队的番号,向公开“打红旗”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倒水湾整编中建立起来的革命武装尽管在当时没有正式命名(游击队经常活动于南梁一带,当地群众通俗地称之为“南梁游击队”),没有公开打出旗号,但它毕竟是“党领导的革命武装”。①至于当时为什么没有命名,确切的原因不得而知。不过我们认为这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陇东老区红军史简介 >陇东老区红军史目录 > 第一章 西北红军的先河——南梁游击队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