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册缣帛和书籍名目
简册缣帛和书籍名目
提起木简,使我想起我国还有一件极贵重的先民文化遗物,现在也流到
美国去了,那就是在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一幅有文字又有绘画的丝织品,称
为quot;帛书quot;或是quot;绘书quot;。试想,汉朝人亲笔写在木片和竹片上的文字,已
经是我们极可宝贵的文物了,这幅战国时代写在缣帛上的文字,又比汉朝早
了许多年,而且还是以前从未发现过的仅有的一幅,它在我国文化史上的价
值简直是无可估计的。
本来,在这幅楚墓帛书未发现以前,一般研究我国古代书写工具和书籍
式样进化过程的人,都以为以缣帛作书,是在竹木之后,或是与竹木并用的。
《汲冢周书》虽是写在竹简上的,但仅见诸记载,未见过实物。能见到实物
的,乃是汉人遗留下来的木简,即现在被留在美国未归还的所谓quot;居延汉简quot;,
使我们能见到汉朝的书写工具和书籍簿据实物的形状。至于写在缣帛上的文
字,则从未发现过。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这幅帛书,还是第一次,而且竟是
秦汉以前的。这不仅使我们见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人亲笔的书画和quot;缣帛quot;的
实物形状,而且还纠正了前人的错误,使我们知道在秦汉以前,当时人除了
用竹简木简之外,也早已用缣帛作书了。
竹简、木简、缣帛,是我们未有纸张和未曾发明印刷术以前的原始书写
著述工具。我们今日关于书籍上的一些名目,许多都是由这上面而来。日子
既久,这些名目已经视为当然,渐渐的被人忘记它们最初的含义了。
如我们今日称一本书为一quot;册quot;,这个字是象形字,就是表示在使用竹
简木简的时代,一篇校长的文字,在一块木简上写不下,要写在许多块木简
上。这种木简每一块仅有几分阔,尺余长,古人将它们上下用绳索连贯的编
穿在一起,就称为quot;册quot;,又称quot;简册quot;,这正是我们今日称一本书为一quot;册quot;
的由来。
另有一种方形的木简,可以一次在上面写较多的字,这是专门用来写文
书或信件用的,当时称为quot;牍quot;,以别于quot;简quot;,因此后人就称公文为quot;公
牍quot;,称书信为quot;尺牍quot;,因为这种方形木简的制度是一尺见方的。
用竹简的时代,新砍下来的竹简上面有竹青,写字写不上,一定要将它
剖开括削干净,或是放在火上烘去青汁,于是就出现了quot;杀青quot;和quot;汗青quot;
一类的名词。我们今日表示一本著作写完或是印好了,就称为quot;业已杀青quot;。
自己谦逊的说自己文章不好,不值得印书,便说quot;徒累汗青quot;,用的都是来
自竹简时代的典故。
木简上的字,写错了可以刮去重写。已用过的竹简和木简,若是削去一
层,将上面的字迹完全削去,这样就可以当作新的来使用了。因此我们今日
做诗写文章,拿去请别人指教改正,总是说请quot;斧削quot;或是请quot;斧正quot;,这
也是quot;简册quot;时代留下来的典故。
在竹片本片上写字著书,字数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