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册缣帛和书籍名目
,篇幅一长,就要将许多竹片木片连
缀成叠,翻阅起来未免不方便。尤其是贯穿简片的绳索如果弄断了,弄得次
序凌乱,那就大为麻烦。而且可能是常有的事,特别是对于读书人或是负责
处理文件的公务员,会时常遭遇这样尴尬棘手的场面。古书上说,孔夫子整
理,一再反复翻阅,以致quot;韦编三绝quot;。这就是说,那些贯穿《易
经》简片的皮索,因为他翻阅得过于勤力,曾经先后断了三次。
我国的丝织品缣帛,是比棉布先被人应用的。等到缣帛也被人用作写作
工具后,它就比竹简木简方便多了,因为长短可以随意剪裁,而且也不必一
片一片的要用绳索贯穿了。
等到缣帛被用作书写工具后,就我国书籍形式来说,就大大的起了一次
革命,因为缣帛写好后只须卷在一起就可以庋藏,不必要用绳索贯穿了。这
样一来,在书籍形式上就出现了一个新名词:quot;卷quot;。因为这些quot;帛书quot;是
可以一卷一卷的卷起来的。从此一本书就称为一quot;卷quot;。这种形式,直到纸
张发明以后,仍在应用,因为抄在纸上的书,可以许多幅纸连接在一起,卷
成一卷。这种形式的书籍,直到唐朝仍在流行。在敦煌的古藏经洞里就曾经
发现了许多这样形式的抄本,称为quot;卷子quot;。
书籍到了quot;卷子quot;时代,那形式极象我们今日所见的手卷。当时为了使
得这些成卷的书便于舒卷,在起头处用一根木棒做轴,将纸张贴在上面,因
此古人描摹藏书丰富,便称为quot;插架万轴quot;。
有时,一卷纸还写不完一本书,要分别写在许多卷纸上。将这许多卷纸
集中在一起,用一幅布包了,这种包书的布,古人称为quot;帙quot;。帙有时也用
竹帘一样的东西做成的。我们现在称一函书为一帙,就是因此而来。
直到这时为止,我们的书籍还没有quot;叶quot;。书籍进化到一叶一叶订成一
册的形式,是随着印刷术的发明而产生的。在这以前,我们的所谓书,全是
手抄的,还没有一本是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