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来招待我们,还给我们看了许多照片。她家是在湖南,就是毛主席老人家的家乡,很远很远的。她家里人可多了,爸爸、妈妈、奶奶,还有兄弟姐妹,嫂子侄子……都有呢,都在关内。还有那个在上海工作的,她说是她的同学的那个人的照片。也戴一副眼镜。唉,这些汉族同志啊,为什么那么喜欢戴眼镜呢,并不好看啊……”

    “人家可不是为了漂亮才戴眼镜的。”伊力哈穆说。

    “不管为什么吧,我们先不提它。我和好几个丫头不由得一起问杨辉姐:‘您一个人离开家、离开亲人、离开同学,跑到我们伊犁来,不觉得孤单吗?’问完,我又后悔了,这不是成心让人难过吗?可是,杨辉姐倒笑了起来,她说:‘和你们在一起,难道还会孤单吗?和你们在一起,不就是咱们的伊犁,而不单是你们的伊犁了吗?’当然了,她说得是对的。但我总有点不明白,譬如说让我一个人到湖南或者到上海去,我怎么能安心地待下去呢?”

    “那是因为你没有去过湖南和上海。您想起来,真是又遥远,又陌生,如果您去了,和那里的人民熟悉了,也同样会安心的。”对于随和的米琪儿婉来说,似乎什么事情都是好办的。

    “可我……”雪林姑丽不想就这个假设和猜想进行什么辩论了,虽然嫂子的话没能使她信服。

    伊力哈穆倒觉得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谁不爱自己的家庭、故乡和亲友呢?”他说,“然而,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杨辉来了,把她的心血和汗水浇灌到伊犁的土地上,学说维吾尔话,像维吾尔姑娘一样地围着头巾,和我们打成一片。这才值得我们学习呢。我们也应该多多地关心和帮助她才对。”

    “就是的呀?”雪林姑丽点点头,“最近我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公社和实验站食堂的馕都打得不好,不成样子。也许是因为吃饭的人太多了吧?而杨辉姐最喜欢吃新打的馕啦。米琪儿婉姐,今天来不及了,下次我回来,咱们给杨辉姐打一口袋馕吧,用牛奶和面,拿出咱们的手艺来……”

    “那太好了,一定的!”米琪儿婉满面笑容地回答。

    说着,笑着,包子包完了。锅里的水早已大开。小女儿醒了,米琪儿婉把她从摇床上解下来,抱起,把尿,喂奶。雪林姑丽打开开水锅,拿起挂在墙上的蒸箅——是一块打了许多小洞的圆镔铁片,抹上羊油,将包子码好,提起蒸箅两端的绳子,轻轻放在锅里,盖好,又用湿布把锅盖和四周的缝隙堵严。弄好了,雪林姑丽拿起棉衣:“完成了,我走了。”

    “走什么?一起吃嘛!”米琪儿婉和伊力哈穆同时挽留。

    “噢,你怕艾拜杜拉回来找不着你吗?他会到这儿来的,你放心……”

    于是,雪林姑丽不好意思再推辞了,她留下来,而且继续帮助清理做饭的现场。

    半个小时以后,满室已经是诱人的甜美的南瓜香。揭开锅,橙红色的南瓜丁,透过薄得近乎透明的面皮发散着诱人的色、香和味。米琪儿婉先捡出一大盘子放回蒸锅里保温,这是留给艾拜杜拉的。然后三个人——应该说是四个人了,小女儿已经醒来,嗅到了包子的香味,口水已经流出,兴奋地伸手抓着——开始吃饭。

    有线广播喇叭开始播音了,响起了《东方红》乐曲,广播员用维、汉两种语言播音预报道:

    “跃进公社广播站,现在开始晚间播音,今天晚上的播音,一共有三个内容。首先,由公社党委书记赵志恒同志讲话,然后转播新闻和文艺节目,最后教唱革命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现在,就由赵志恒同志讲话。”

    “赵书记要讲话了。”米琪儿婉告诉女儿,似乎女儿也懂得什么叫党委书记,她的乌黑的圆眼珠紧盯着装着广播喇叭的木匣子。

    “社员同志们,你们好!”广播里传出了赵书记的熟悉的声音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这边风景简介 >这边风景目录 > 第三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