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觉忐忑,乃把林基路远遣库车担任县长。这段期间,认真地代替地主少爷学习成绩优秀的赛里木担任了库车的小学教员,并且亲耳听过林县长的演讲,知道了毛主席,知道了党,知道了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和民族政策,开始听到了“革命”、“社会主义”、“翻身”、“光明”这样一些非常富有吸引力的新名词,仿佛看到了新中国的曙光。
到四十年代初,盛世才去了一趟苏联,对于苏联完全失望,他乃撕下假面,把林基路和陈潭秋、毛泽民等一起投入监狱,接着,残暴地杀害了他们。一大批受到革命思想熏陶的青年也成了盛世才的特务机构的捕杀对象。搜捕名单上本来有赛里木的名字,由于友人报信,赛里木星夜出走,逃到拜城县的农村靠打短工为生。在这个号称“富裕”的地方受尽了贫穷和饥寒的折磨。
一九四四年,在全国人民革命斗争形势的影响下,又受到了苏联方面的鼓动与策应,伊犁、塔城、阿勒泰三个专区的人民举行了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武装起义,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全疆。赛里木决计翻天山、越达坂即山隘。、经新源、走伊犁,投奔三区革命政府。对于“三区革命”,毛主席早有明确结论:“三区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但是,在联结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的穆扎尔山口,他被国民党兵扣留,从他身上搜出了来自三区的报纸和小册子,他被毒打了一顿,几乎当场被打死。后来,又在刺刀的胁迫下,被迫给国民党的一个运输队拉骆驼,沿着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捱饥忍渴,走了三个多月,走得两脚鲜血淋漓,到了边远地方的最边远的地区和田。按当时的交通条件和赛里木缠腰的褡包里分文莫名的情况,伊犁的革命运动已成了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国民党兵也不再担心他会跑向三区。由于赛里木有文化,被和田的大教长、维语称作谢赫斯拉木的一个头面人物所看中,收下他当了教长的仆役,农忙时在教长的田产中务农,冬季则帮助教穆斯林抄写经文。就这样,一晃就是五年。
和田是个更加荒僻和滞后的地方,尽管有钱人得以享用举国闻名的和田地毯、和田美玉、艾得莱斯丝绸,但是劳动人民身上只有奴隶的绳索镣铐,并时时处在猖獗流行的黄疸、麻风、性病的魔影之中。这一段生活并没有摧毁赛里木的意志,而是百倍强烈地加深了他对革命,对于新生活新世道的渴望。
一九四九年底,新疆宣告和平解放。解放军的先遣人员来到了和田。当时,国民党军的一些死硬分子勾结反动的上层人物企图趁解放军立脚未稳哗变,杀害先遣工作干部后逃亡国外。此事被赛里木得知,他连夜冒险找到了解放军的工作队,报告了这一消息,采取了防范措施。幸而大部队以无畏的精神,沿着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三次出发、三次都中途折回的阿克梯奥什古路,斜穿大沙漠,进行了惊人的强行军。从阿克苏神速赶到了和田,粉碎了敌人的垂死疯狂反扑。
这之后,赛里木参加解放军,入了党。一九五零年、一九五一年他一直以解放军干部的身份参加农村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一九五三年以后,他正式转入地方,担任区长,一九五七年开始任县长。一直到一九六二年,为了加强“反修”前哨阵地伊犁的工作,他和其他一批少数民族干部一起,被调到了北疆。十几年前,他想去伊犁投身革命未能实现,如今,在全新的条件下。他肩负着十倍于当年的历史重担和党的嘱托,他来到伊犁了。
伊犁,这是他向往已久的富有革命传统的地方。在这里,他面临了全新的,复杂得多的环境。这里的对外交往、民族分布、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关系错综复杂。这里是“反修”前沿,老沙皇曾经占领伊犁十年。这里,民族成分非常多样,新疆的十三个民族,除去塔吉克以外,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满、锡伯、蒙古、塔塔尔、柯尔克孜、乌兹别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