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1
开始痛起来,手指哆嗦……耳机里唱着英文歌曲:
哎呀,这歌唱得太贴切,令人吃惊的贴切……
不是好兆头。
我跳进正要合拢的车门里,呆立在那儿,仔细捕捉着自己的感觉。猜对没有?或者仍然没能锁定目标……
猜对了,是这个车厢。
列车在环线上飞驰,我那爆发出的本能在叫:“在这儿!在旁边!”
也许,我跟着这节车厢就能猜到究竟是谁了吧?
我偷偷地打量了一番同行的人,便失去了这点希望。这里没有任何特别值得关注的人。
没办法,继续等待吧……
到了“和平大街”这一站,我感觉到目标正在离去。我跳出车厢去换车,不远,就近在眼前……
在扇面形的站台上,目标逼近的感觉已变得几乎令人难以忍受。我又发现几个候选人——两个姑娘、一个小伙子、一个小男孩。他们都是潜在的候选人,但他们中间谁是呢?
我的四个对象坐上了同一节车。这就是成功,我尾随他们上了车并开始等待。
一个姑娘在“日加”站下了车。
对目标的感觉并没有减弱。
小伙子在“阿列克谢耶夫斯基”站下了车。
太棒了!是那个姑娘还是那个小男孩?他们中是谁?
我偷偷地打量着他们两人。姑娘很丰满,面颊红润,认真地在看《莫斯科共青团》杂志,脸上没有丝毫不安的神色。小男孩则相反,他长得纤细瘦弱,站在车门口,一只手指在玻璃窗上划来划去。
依我看姑娘更有嚼头儿,就是她。
但,总的来说,这还要取决于性别。
我已经开始听到了呼唤。它暂时还不成句儿,只是一种柔和的、迟缓的旋律。耳机里的声音一下子听不到了,呼唤轻易地盖住了音乐声。
无论姑娘还是男孩都没有流露出不安的神色。也许他们具有很强的忍耐力,或是相反——一下子就屈服了。
车快到“国民经济成就展览馆”站时,小男孩从玻璃窗上抽回手,上了站台,匆匆朝老出口走去。姑娘留了下来。
真糟糕!
他们俩还在一起时,我就无法搞清楚我的感觉来自他们中的哪位!
这时呼唤的旋律欢快地响起,里面带上了暗语。
女人的声音。
我走出正在合拢的车门,急忙跟在小男孩后面。
好极了。狩猎已近尾声。
只是我那能量耗尽的护身符呢?
人已经很少了,自动扶梯上只有我们四个人。小男孩在前面,他身后是一个抱孩子的妇女,然后是我,再后面是一个满脸皱纹、上了年纪的上校。军人的生物电场很漂亮,由灿烂的钢灰色和淡蓝色的色调组成。我甚至嘲弄又疲倦地想,可以叫他帮忙。像他这样的人至今还活在“军人的荣誉”里。
不过老上校的效用较之用苍蝇拍捕大象犹有不及。
我不再胡思乱想了,又朝小男孩看了看,闭上眼睛去探寻他的生物电场。
结果令人沮丧。
他被一片闪烁不定、半透明的光辉笼罩着,这一刻渲染着红色,那一会儿又流溢着浓绿色,有时又闪耀着深蓝色。
少见的现象。未定形的命运。模糊的潜在能量。小男孩可能会成长为一个大恶棍,可能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也可能成为一个什么都不是、无所作为的人,实际上——这种人在世界上占大多数。所以人们常说,一切都在未来。类似的气场一般是两三岁孩子所具有的,但在一些大孩子的身上难以见到。
现在明白了,为什么那呼唤恰恰是冲着他来的。不管怎么说,他是一道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