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 Interview
的搜寻结果有十二页之多。但没有一个是完整的“吴公大厦”关键词,全部都是分散出现的结果。例如,姓“吴”的人名与“大厦”在同一句子里出现。他尝试进入了十几个连结,全都和“吴公大厦”没有任何关系。
他改用英文输入。人所共知吴恩鸿的名字英文拼法是“Ng Yan ”……结果还是没有任何一个组合搜寻得出一个有关系的连结来。
黄道行提供的资料中也列出了“吴公大厦”建筑群所处的地段。于是,他又把街道地址键入,结果还是徒然。
谷明智过去从来没有遇见过这种情况。不管是以前仍在警队时,还是后来当私家侦探,许多次调查都是依赖网络,而且是利用最普通的搜寻引擎取得很多有用的资料,不只一次单靠网上得到的线索直接破案。今天的世界,不管任何人或事,要在网络上不遗下任何痕迹实在是太困难了——不,那甚至是奇迹。何况是与吴恩鸿这种人物有深厚渊源的地点?
他相信还是有关于“吴公大厦”的线索收藏在网络的某处,只是用一般方法无法找出来,他需要专家。
于是他发了电邮给一个叫“赤木”的人。
严格来说,谷明智不算真的认识这个“赤木”——他只在电脑的语音通信里听过这个人的声音,还有在即时对话软件、电邮和网络留言板上谈过话而已。还有就是每次“赤木”完成委托之后,谷明智会把一笔费用汇进一个指定的账户里,每次的户名都不一样。
从声音听得出,这个“赤木”似乎是个三十上下的男人;键入文字比电话上说话时流畅得多,显然不善与人交际,甚至可能是长期隐蔽在房间的类型;替谷明智工作是为了兴趣多于金钱,因为以他的电脑知识,要在网上赚几十倍的钱也应该轻而易举;……此外,谷明智对“赤木”就一无所知。
然而,“赤木”每一次都能顺利完成委托;而且他也很可靠,事后从来不在网上透露、炫耀这些调查结果。谷明智觉得,对于这个人,只要知道这些就足够了。
他很快就接到“赤木”的回复,答应接下这工作。显然“赤木”对“吴公大厦”这事情也生起了兴趣……
终于走到了另一个街角——文津道与药局街的交会点,谷明智按下秒表的“停止”。二分十秒。他知道自己的步速是大约每秒一点五公尺。也就是说,这段街道的长度大约是一百九十公尺。
他把秒表归零,再循药局街朝北走,用同样的方式丈量。这边的街道比文津道冷清得多,店铺有一半以上都紧锁铁闸,似乎都已经倒闭许久。在文津道他还遇上过十几个路人,在这边则一个也没有。直抵北面的荣华街时,秒表显示是一分三十四秒,大约是一百四十一公尺长。
谷明智在网络搜寻时也不是一无所获:他利用全球卫星图片库,找到了这一区的空中拍摄照片。当然,除了一堆密集得过分的灰黑建筑物外,卫星照片上看不出半点门道,但至少确定了,“吴公大厦”建筑群是呈颇为工整的长方形。
也就是说,这建筑群占地大概有二点七公顷。
一个位于都市中央、二点七公顷大的黑洞。
里面究竟住了多少人呢?除了住宅之外还有些什么?大概只有进去才能知道吧……
在接近街角的药局街一边,正好有一个入口。那并不是门,而是两栋楼之间的一条窄巷。
谷明智探头往阴郁的巷内看。巷道两旁的墙壁全都布满弯曲的水管与乱缠的电线,水管破漏处像在下着小型的雨,在凹凸不平的地面形成脏兮兮的水洼,表面漂浮着反光的油污,巷道内里十几步处就往左转弯,看不见更深处。
他再次想起黄道行那天的话……
“……先前我们委托过的侦探社,有一名侦探在调查中途失踪了,没有人知道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