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一些流行音乐演唱的科学知识
,只讨论一个共鸣腔的情况)。古人总结,竹不如丝,丝不如肉,就是因为管乐器的共鸣箱往往不如弦乐器复杂,而这两者又通通不如人体。

    所以,在数学意义上,歌手的演唱情况,有很大一部分,可以通过研究其基频、泛音构成来分析、总结。

    而歌手的声乐技术的练习,大约分为三部分:

    第一,锻炼肺活量、气息使用效率——没有气、气不够、浪费气,你在该出声时连声音都发不出,还谈什么唱歌?

    第二,锻炼声带,让声带能够稳定发出自己想要的音高——音高如果不准确、不稳定,就别指望形成优美的旋律了。

    第三,锻炼共鸣腔,能够随心所欲地准确调整共鸣腔的情况,发出自己希望的音色——这一部分是最复杂的。多数声乐技术的分门别类,区别就在于此。

    那么,什么是好的音色呢?本质来,能够表诠释歌曲内涵的音色,就是好音色。

    但是,在这个艺术层面之前,还有一个物理层面问题——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除了人声部分,还有多多少少的伴奏的。不少唱功不佳的歌手,唱出来的声音,往往被乐器声给覆盖了,让人不能明显听清他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当然,那种为了遮掩演唱缺点而故意掩盖歌声的另)

    两个频率相同的声音,振幅(即音量)大的会掩盖振幅的——这是很显然的物理现象。其实,不仅相同的,只要是频率相近的,都会如此,频率越接近,这种掩盖现象就越明显。

    那么,在伴奏音量确定的情况下,怎么才能保证人声不被掩盖呢?

    方法有两个。第一,提高自己的音量——所谓一力降十会,但这么做是以气息和声带为后盾的,人体不是机器,不可能无止尽的提高音量。

    而第二,则是通过锻炼,让自己在000hz附近的泛音丰富有力。

    为什么是000hz?原因也有两个。

    第一,和听众有关——人的耳朵对声音的敏感区在000-4000hz之间,以000hz左右为最。(分贝的概念和温度有些相似,0不是下限,0分贝的定义是普通人耳朵刚好能察觉的音量。但实际上,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人耳灵敏度是不一样的,000hz左右的声音,只需要-7分贝就能被人耳察觉了)为什么会这样?很简单——人耳的构造是相同的。它本身就是一个不易形变的共鸣腔,恰好对000hz的声音的强化最大。

    第二,和歌手有关——从能量的角度来,一般管弦乐器的声音能量分布,是从0hz开始越来越高,在500hz左右达到一个峰值(这个峰值称为低频共振峰),然后迅速逐渐降低。而人一般话的声音也差不多,在多数频率段上往往比乐器还低一点,很容易被掩盖。但是,人在演唱时却不一样。演唱的声音能量,在0-500hz段远低于乐器和话,但在500hz以上,并非单调的逐渐下降,反而在000hz左右会回升出一个峰值(这个峰值称为高频共振峰,是演唱时独有的)。虽然高频共振峰的实际能量比低频共振峰,但和同频乐器的能量相比,差距却很大。

    也就是,歌手在自己的高频共振峰上的泛音越丰富有力,听在人耳里的效果越明显,即使在基频的音量不如伴奏,也不会被掩盖(所以,唱歌和歌唱,在某种意义上是有极大区别的)。而不同的人,高频共振峰不一样,一般男歌手在500-800hz,女歌手在000-00hz。

    高频共鸣峰很重要,能够良好利用这个物理现象的歌手,能够将自己有限的音量传很远,这在还没有扩音器的时代,是必修课(虽然那时的人还没有共鸣峰的概念)。无论是东方的露戏班子还是西方的室内歌剧院,要让现场所有听众听清自己的歌声,不用高频共鸣峰是不可能做到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漫步歌神路简介 >漫步歌神路目录 > 一些流行音乐演唱的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