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 飞蛾扑火
也。子不闻“仲甲阳内,宜于坚守,而利于藏兵”乎?否则丁加癸,致朱雀投江而兴讼狱;辛加乙,是白虎猖狂而毁身体;癸加丁,为塍蛇夭矫而忧惶至;乙加辛,故青龙逋逃而财帛失。亥矢鲁鱼,非奇文古义之难明;阴错阳差,实急功近利之易困。抚今而观之,诚伯温所谓“庚加于己,士卒死于中途”之局,举动皆不利。然盱而衡之,凡魏之畅适、赵之萧清、钱之戍削、李之密赡、汪之流丽、孙之豪迈;固不世之材,何患而不能自容于天地之间?宜退藏入密、徐图缓成。竹影钓叟诗曰:汉关秦月总无穷/福祸安危付镜中/妙悟天机缘巧遇/愁牢物幻愧童蒙/蹄摧千里甘伏枥/翮堕九霄戒近功/我笑诸君皆白首/白首须知万事空。

    这段文字的前一半儿几乎全抄自刘伯温的那篇总序,尤其是什么“丁加癸”、“乙加辛”之类的野狐禅,直读得我有些光火了。好容易忍住气,读到了后一半儿,才勉强觉出一点兴味;这得从“戌削”那个词上说起。

    “戌削”是个极罕见的用语。原本是用来形容人穿着剪裁合度的衣服,也常引申了表述某人身形清癯高痩。“戌”的读音作“趣”、而非地支戌狗的“须”音。倒是清初的史家兼诗家王夫之很喜欢用“戌削”入文;他的《姜斋诗话!卷二》里就曾经摹仿曹丕〈典论论文〉的笔法,形容高子业“戌削”。事实上,引起我注意的原因也在这里——赵太初可以说一字不改地袭用了《姜斋诗话》勾勒孙仲衍、周履道、徐昌谷、高子业、李宾之和徐文长等六家风格的修辞,来称道〈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六个神出鬼没的老家伙。之所以如此,除了借古况今之外,难道只是为了嵌入行末的那个“戌”字么?

    再往下看,“竹影钓叟”的别号众所周知,正是多年前暴毙的漕帮“老爷子”万砚方。至于这首诗,也曾出现在万氏遗作《神医妙画方凤梧》一书之中。我立刻从袋里翻出书来一比对,果然字句并无一致;原诗还有个副题:“乙巳上元与六君子荷风小集有感草成”。行间则是高阳亲笔批注的文字:“蹄催翮堕一联,既用王安石〈送子思兄参惠州军〉诗之句:“骥摧千里蹄/鹏堕九霄翮”,复改“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之语;翻折事典,毫不费力,颇见意思。末句脱胎于陆放翁示儿诗,第以另眼细翫“万”字,莫非此老已有先见之明,而以诗示警诸子耶?”

    此际,我对万砚方其人的处境如何并不怎么关心;倒是发现“乙巳”二字先前解过:它指的是民国五十四年。这一转念,我便又聚精会神地注意起赵太初在书末埋伏的最后一个机关:“甲子乙亥庚戌入牢”这八个字符串绝非没有意义——而且,前一个日期的“壬戌”既然是民国七十一年,则“甲子”自然是两年之后的民国七十一二年。我正迟疑着,老大哥却蹭过半截身子来,抢道:“是啰是啰!甲子乙亥庚戌,错不了的,阳历七十三年十一月十二号。万爷读书识字,知道这书上说的便是正日子,咱俩连个包袱也没打,抬腿拍屁股就蹲进去了。”“你说的是——是那个“一清专案”?”

    “可不?”老大哥一挺胸、一直腰杆儿,跌暴着五七分英雄气息,连嘴角也朝下撇着了:“万爷领着我就近找着个堂口,亮了字号儿,祇说:“待会儿有来拿人的,你们就推说我万得福、还有这位张翰卿,俱是带头儿的首犯,旁的什么闲言碎语不要多讲,等来人把咱俩带走了,管保你们这帮小崽子们过它三年五载风平浪静的好日子。”

    “也别说那帮小崽子们模样儿没多大出息——一个破烂堂口不过就是个赌麻将的“富贵窑子”,可一个个儿横二霸三、顶不服分儿的呢!居然当场掏几管喷子来;万爷探出根手指头,堵住一支喷口,说:“你小子扣扣扳机试试!”那小子不信邪,扳机一扣就炸了膛。这一家伙闹得痛快——咱俩,嘿嘿!不想进去也不行了——”

    “不对!完全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城邦暴力团简介 >城邦暴力团目录 > 第四十四章 飞蛾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