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回到寂寞的书房里
实那些书法作品根本不是陈光甫买的,眞正的买家却是那位隐身幕后的周老板。第三,“蛇草行书”的确如你所言/,是那洪达展自创的一门书法,可是它既骨董、亦非杰作,怎么会有人肯花那么多钱去买了来交际公卿呢?——”
“搞政治的懂什么书法?有人捧、有人送,自然有人挂起来当宝贝。”我哼了一声。
“不!这里头另有玄机。”家父托起下巴颏儿,摩挲着花花白白的胡子碴,道:“尤其是这两条文字的内容全然无关、却写在一起;这表示:除非前一条里的“周鸿庆”与后一条里的“周氏纸厂”有什么牵连,否则是说它不通的。此外,众所周知“周鸿庆事件”是民国五十二年十月间发生的事,周氏纸厂兑港币却是民国三十五年秋天发生的事,至于“蛇草行书”大兴其道,更在三十六、七年间,三者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关;各见端绪却互无脉理。然而既给写在同一张纸上,依例是不可能无关的。”
他在这么说着的时候,我已经理出了自己的头绪。在我看来,陈光甫(或者他所代表的周氏纸厂老板)之所以会去买一大堆并无艺术价値的烂字画,极有可能是一桩幌子交易——质言之:买方出钱是眞,卖方所供应的却另有其物;只不过那眞正的货物若非见不得人、即非可见之物,才借着“蛇草行书”的买卖掩护之。其次,如果“周鸿庆”早就在民国三十四年被当成是“莫人杰”而遭人射杀于杭州,则到了民国五十二年十月间冒出来的“周鸿庆事件”便显然也是个幌子了——起码,在日本投诚、却让一辆莫名其妙的出租汽车给载进苏联大使馆、以致功败垂成、被遣回中国大陆的倒霉鬼应该不是什么“周鸿庆”,却极有可能是当年诱人为饵、代捐一命的“莫人杰”了。暗中提供数据给家父的人也是趁着闹出“周鸿庆”事件的热潮,才打蛇随棍上、把这一条窜了进来。
然而此刻我所关心的不是什么陈年骨头烂年鳃的谜底,反而是家父这后半生所戮力从事的工作。不论他埋首于这满坑满谷的战史资料是一程多么繁复迷人的探访,也不论这探访之于他是否眞能作为一次不堪回首的逃亡的救赎或治疗;我隐隐然觉得:李绶武当年提供的这份差事是不値得做的!
从那折返点之后,家父所涉猎、钻研、勾稽、补缀的一切,都是一个看来十分十分伟大的大时代对一个十分十分渺小的小人物的作践、浪掷和虚耗。在那不时会供应一条又一条难以归类入文件的数据给家父的人心目之中,家父祇是一部堪用的机器,负责保管一切有价値的秘密。家父绞尽脑汁、费煞思量,祇能爬梳出一些对于整部《中国历代战争史》全无用处的“备考档”。浸泡在这些彷佛藏匿着许多意义的谜样的文字之中,家父自己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墨绿色马粪纸制成的档案夹而巳。他永远不可能眞正了解由他所发现、誊录、整理甚至拼凑出来的秘密。
“究竟是谁提供给你这些备考档的?”我冲口问道:“难道你从来不去查一查?你不想知道么?如果就是李绶武,你不觉得他只是在利用你——”
“没有谁能利用谁。”家父倏忽提高声量,旋即瞑上眼,深深喘息了一阵,才又平静地说:“如果你说的是部里这份差事,我从临时雇员干到简任一级编审,一干三十四年,最后画成了七百多幅战图;可以了!如果你说的是这份备考档——”
“我说的就是备考档。”我站起身,暗里使脚尖勾住书袋的背带,道:“这个一天到晚给你假资料、打哑谜的家伙到底想干嘛呢?有话为什么不明写白说呢?绕那么些个圈子,不是简直要把人逼出个妄想症来了吗?”
“要是写明了、说白了,“他们”那一边的人不也明白了吗?”家父睁开眼,鱼尾纹微微朝上扬了扬,似乎是笑了:“至于这一边的,我不知道是谁,也不知道人家是“一个家伙”还是“几个家伙”;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