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传人
一身武当掌门白袍洁净如雪。
他身旁左右各放了一柄兵器:左边的武当长剑,正是他当年恶战物移教所用兵刃,封存多年未曾再用;右边那柄似剑非剑、似刀非刀,剑柄与剑鞘到处饰以白银云纹镂刻,护手成“卍”字反钩,柄首装了个圆环,就是他们师徒俩一夜的心血“单背剑”,已然铸造完成。
姚莲舟看见这柄剑,并无应有的兴奋之情。
因为他很清楚,师父召他前来是为了什么。
“从我教你的第一天就说过:我们武者绝不能欺骗自己。”
公孙清左手提起佩剑,拄在木板地上。
“我们都知道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武当派‘天下无敌·称霸武林’的霸业,不会在我手上完成。”
姚莲舟的眼睛,已经湿润。
——自从能够克制身体的毛病以后,他都没有再哭过。
“武当派绝不会走回头路;而我无法接受,在这霸业旅程里,自己只当一个象征的空壳。我只能把这掌门的棒子交给另一个人。
“就算不是你,也将会是我另一个徒弟。然后你始终也要跟那个人来一次解决。你逃避不了。既然如此,我希望从我手中直接抢到这根棒子的人,是你。并且由你去完成我的野心。”
姚莲舟静静地流下两行泪水。
公孙清另一只手把“单背剑”抓起。
“来吧。我钟爱的弟子。”
他将“单背剑”朝姚莲舟抛过去。
那一夜,只有一个人能从“真仙殿”走出来。
从那夜开始,姚莲舟关闭起所有对人的感情。在武当山上,他没有再笑过。
大道阵剑堂讲义·其之三十一
武当开山祖师张三丰创“太极拳”之过程,按武当派内记载,乃是观看蛇鹤相斗得到启发,再结合道家养生功,独自开创“太极十三总势”;但根据外间的考究,在张三丰之前世上早就存在理法相近的内家武术,因不同支派而有“先天功”、“绵拳”等多个名称,最早甚至可追溯至唐代,张三丰的“太极”其实受过这些古代拳功的影响启发,并且集其大成——毕竟一种精妙武功,要在一时一地由一人独创,实在不大可能。
古代“先天功”其中一支,曾传到江南安徽泾县俞家,族内男丁代代习练,在地方上颇有盛名,其中以俞清慧、俞一诚武名最著。到明初时,“俞氏先天功”传至俞莲舟,他为人聪慧,相传十八岁即尽得家族真传。
俞莲舟其时与宋远桥、张松溪张翠山兄弟、殷利亨及莫谷声等武人相交,互相切磋研究了好一段时间;后来闻知武当山张三丰真人具有神妙绝艺,遂连同族弟俞岱岩共七人登山寻访,欲深造内家武术,结果在武当山洞窟觅得张真人所在。七人此后多次前去拜访受教,始得张真人收纳门下,这“七大弟子”成为了日后武当派武道之基石。
俞莲舟因天赋最高,尽得张三丰“太极”真传,成为武当派次代掌门。最初张三丰所创的“太极十三势”较古朴,各为单势练习,俞莲舟则根据“十三势”变化创造出更细致的拳招,如“单鞭”、“懒扎衣”、“摆莲”、“栽捶”、“云手”等,共三十七式四十二手,又将各式贯串,连绵不断地锻炼,故称“长拳”。武当“太极拳”至此才真正完成。
同时在“七大弟子”中,张翠山、殷利亨、莫谷声因年轻时就精于刀剑,将“太极”之拳理应用于兵器上,又开展出“太极”兵械之术。
武当派传至公孙清时大加改革,将“太极拳”中的养生功法部分全部去除,“长拳三十七式”也被他筛选精简至廿二式,复加入新编较猛烈辛辣的四式,合共廿六式;且各式可自由连接变换,不拘于既定的套路,应用于打斗时变化更大,是继俞莲舟后的第二次改造。